講者│王福裕(大王菜舖子負責人)
紀錄、整理│黃郁婷(旗美社大實習專員)
小孩的誕生,促成了大王菜舖子開張,為了要讓孩子吃有機的蔬果,在自然的環境裡長大,大王決定開始賣菜。這種既商業又有理念的賣菜系統就此展開,不但很成功,並且成為一種風尚流行。近幾年除了賣菜,還做體驗旅遊、教育推廣甚至是類似派遣公司的工作,希望將環境友善與永續經營的理念播種推動並深植於地方。
【農村的體驗旅遊】
這是一場教育,一個播種的過程。以夏令營的方式,帶領孩子認識農村知識,像是抓青蛙、玩蛇、體驗農事等等,以花生為例子,從花生名稱的介紹、種植花生、花生的收成一直到花生加工品製作,是一個完整的課程,最後還能販售農家所做的花生醬。別小看這些體驗的過程,苗播種經過時間的成長,長大之後如果孩子喜歡這樣的生活就會回到農村,哪個村子不知道,但這就是教育。
在農村發展體驗旅遊是很有潛力的,與旗美社大的辦學理念相呼應,農村是一所學校,村子裡蘊含太多自然知識與生活經驗,這些都是都市缺乏的,這也是為什麼都市人願意花錢花時間來體驗農事生活。所以除了潛力還很有錢景,如果可以讓體驗旅遊結合教育活動的設計,增加深度與廣度,讓商業與農村產生鏈結,我們賣的不是食物而是知識,這就是農村發展的機會。
【新莊園經濟-農村未來想像】
當初賣菜的另一個初衷,就是關心底層的人,大王菜舖子這個系統主要是協助小農,關心農村人的生計狀況與鄉村的未來發展。因此與老師提出了「新莊園經濟」的藍圖,新莊園經濟則是以自主性農耕概念經營農村,生活與環境要維持平衡狀態,農業是最大的可能,所以新莊園經濟的核心概念不是要賣米賺錢去買雞蛋,而是在農村裡找尋或製造生活所需要的東西。
在這個與農村結合的系統裡,我的工作就是給人工作,不斷分化系統裡面的工作項目,分化越細緻使結構多元化,避免單一造成競爭,因此我培養學徒,以耕種滿足生活所需食材,並學習一項專長,像是做麵包、做豆腐等等,並根據大家的專長做經濟的結合。生產式的農耕已經過去,我相信自主性農耕會成功。
在農村裡生活可以享有自由,自由不是沒事做,自由是做想做的事情,不會被金錢綁架。近年許多青年被政府以年薪百萬拐進農村,這句話的邏輯,年輕人並不是農夫,而是農產品製造商,單一且錯誤的種植方式會給農村帶來災難,而我們現在在做的就是─為農村找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