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homas Wang
緣起─NGO領袖國際交換計畫在旗美社大的工作坊
這次由社團法人青草湖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籌畫為期一個月的NGO領袖國際論壇,規劃了從九月二十一日到九月二十四日為期四天在旗美社區大學與美濃愛鄉協進會舉辦,主題為「農村型社區大學在台灣」的旗美社大國際NGO領袖交流工作坊、颱風莫拉克國際NGO領袖交流工作坊及美濃的生態與河川踏查。
文|Thomas Wang
緣起─NGO領袖國際交換計畫在旗美社大的工作坊
這次由社團法人青草湖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籌畫為期一個月的NGO領袖國際論壇,規劃了從九月二十一日到九月二十四日為期四天在旗美社區大學與美濃愛鄉協進會舉辦,主題為「農村型社區大學在台灣」的旗美社大國際NGO領袖交流工作坊、颱風莫拉克國際NGO領袖交流工作坊及美濃的生態與河川踏查。
前言:
9/21~9/24,三位來自印尼,一位來自貝里斯的NGO伙伴,來到美濃,除了抱持著認識台灣與農村的好奇心前來之外,他們也帶著各自的專業與經驗,一同與我們分享、學習。以下為9/21,以農村辦學經驗為題的工作坊,當日的記錄之一。
Syfrizaldi Aal
Syafrizaldi Aal先生是印尼「蘇門答臘永續支持協會(SSS: Sumatra Sustainable Support)」理事,專長領域為社會森林學、生態保護區管理、環境資源治理、河川流域管理、社區環境服務、NGO之組織培力、婦女與農民培力等,曾在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支助之全國性大型印尼「環境服務計劃(ESP: Environmental Services Program)」任職五年,進行蘇門答臘地區河川全流域社區整合型治理計劃,包括上游之森林保護與小額貸款農民植樹復林計劃,中游之水資源治理、社區農村學校設立與婦女和農民培力計劃,下游之都會區汙水管理、社區公共衛生計劃、學校環境生態教育等。Aal先生尤其擅長婦女、農民與志工之培力,與協助社區成立在地NGO之輔導工作,過去數年曾協助青草湖社區大學協會暨清大之E-Mate印尼國際志工計劃,培訓台灣國際志工至都會貧民區與偏鄉社區進行與水資源相關之環境教育服務。
Panut Hadisiswoyo先生是印尼「紅毛猩猩資訊中心(OIC, Orangutan Information Centre)」的創辦人與現任主任。該組織是印尼蘇門答臘地區從事熱帶雨林保護與瀕臨絕種紅毛猩猩保育最重要的NGO,主要任務為紅毛猩猩保育、雨林植樹復育、學校與社區巡迴環境教育與在地生態環境教育教材研發與教學影片製作。該組織長期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家地理學會等國際組織的補助保護蘇門答臘重要雨林。近年與青草湖社區大學協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合作,爭取外交部NGO委員會補助設立兩處CDOC雨林數位機會中心,並協助交大等各大學國際志工至該處服務。Panut先生為印尼培育之知識精英,但放棄高薪工作創立NGO,志在終身投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於英國在職求學期間(Oxford Brooks大學靈長類保育碩士),其傑出保育成就榮獲頒授英國女王獎。
Day1美濃‧農情
行程的第一站是愛鄉協會的工作坊,外表看起來跟其他的美濃古厝相當,然而建物裡面卻洋溢著一股社會人文的氣氛,一張簡樸而老舊的木桌和幾張老鐵椅,不禁使我懷想以前那些對家鄉、對社會、對自然抱有理想的青年及教師們坐在這裡侃侃而談的風采。當時的他們與現在的我們,在不同的時間同一個地點裡交錯著相遇了,聽著老爹訴說著美濃與自身經驗的大小事、望著愛鄉協會負責人的簡報,悶熱無風的午後,我在瀕臨打盹的危險地帶裡想念著也曾待在這個空間的前人,想他們是否也與我一樣對美濃不太了解、對社會不算非常關切,卻
想嘗試著參與、嘗試著改變。
連幾天豔陽高照幾乎中"暑",今天卻突然變成溼冷的天氣。
24日是農村營的最後一天,一早起床參加福安國小的蒔禾活動。回歸傳統蒔秧前先祭拜田頭伯公,宣讀有機宣言,伴隨著小朋友的八音演奏,準備下田的心情。
{###_owlcho/32764/1056576383.jpg_###}
冬天的水圳很清澈,看完豆腐製作,來看水橋與在水圳散步。
{###_owlcho/32764/1056576379.jpg_###}
這次來美濃,不用趕行程,老爹說:「五天四夜、五個家庭的活動真的打破了美濃無法留客過夜的刻板印象。」因為大家用很「慢」的速度細細的認識美濃,腳踏車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可以在每個小路穿梭,我們經常「暫停」在一個地點,就開始玩了起來。
{###_owlcho/32764/1056576378.jpg_###}
光是找出以前人用來打豆的工具「豆鉸子」就花了許多精神。首先是請老爹與啟尚哥去詢問,無法執行;回家問了爸媽,他們告訴我:「舅媽有!每年都有用。」當心裡石頭落定,好整以暇等待時,舅媽竟然說:「豆絞仔壞了!」拔黑豆的前一天下午與胖妹相偕去美濃竹行詢問,巧遇產業協會理事長,老闆與理事長熱心的幫我畫了圖,告訴我去旗尾竹行碰碰運氣,並補充:「我四、五十歲都沒記憶了,你們一定更不知道,那可是我父親那時代的農具。」顯然這不是考慮的時候,只能趕快去找出來,免得課程開了天窗。
終於,旗委竹行的老闆嬤告訴我:「有啊!我們這裡有在做。」並告知電話要我聯絡老闆,拜託詹老闆快馬加鞭幫忙製作,縮減工作天數速速完成,下訂金敲定翌日上午取貨。
由於需等待田間黑豆「斂水」(水分乾燥一點.....),因而把上下午課程對調。約定中午二點抵達兩代米家。
今天老爹帶著大家從人字山莊騎到了獅型頂「朝天五穀宮」以及「南隆輔天五穀宮」,這段路總長20公里,沿途解說水圳、粄條製作、倒地鈴、各種作物,老爹別出心裁的為大家製作了學習單。近午時分,小朋友因為飢腸轆轆、還有炎熱的天氣使得個個臉色發青。未料,吃完飯糰後,又開始活蹦亂跳的跟健健美玩了起來,在五穀宮的廣場騎腳踏車。
兩點出發往附近啟尚哥的田地焢土窯,二馬老師帶了兩個龍肚國小的小朋友當小老師,讓正興國小分成兩組各自搭建土窯。撿石塊、搭土窯、包食材、燒材火分工合作;追趕跑跳碰空間好大....土雞、玉米、蕃薯、鴨蛋紛紛出窯,祭完五臟六腑之後已是向晚,摸著昏黃的夜色緩緩的騎上鐵馬返回民宿。
{###_owlcho/32764/1056576361.jpg_###}
安安靜靜釣魚的上午,天空很藍,山澗流下來的水很清澈,伴有蟲鳴唧唧。
{###_owlcho/32764/1056576349.jpg_###}
天才小釣手帶來了自己挖的蚯蚓。
{###_owlcho/32764/1056576354.jpg_###}
為了一餐竹筒飯,特別把爾克老師從多納山上請了下來。
{###_owlcho/32764/1056576340.jpg_###}
竹子的妙用可真多,可以一需求做出筷子、叉子、杯子、盤子與碗。爾克老師一一示範,重點是:「真正的竹筒飯要在泥土上,今天的場地不符合,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用樣品來教學。」就像這樣...
搭客運車的小朋友中午一點抵達美濃車站,在阿麟的店租了腳踏車之後至人字山莊放置行李,行前一個簡短的解說後,就出發了。
{###_owlcho/32764/1056576337.jpg_###}
這條路線是從美濃湖畔往東門國小、畚箕湖、柳樹塘的山間小路。在畚箕湖的伯公前稍事休息,二馬老師幫大家講解伯公的故事,並祈福「五天行程平安順序!」一段陡坡讓大家氣喘吁吁,下坡的加速度讓小朋友直呼「哇!好涼的風。」沒想到一個轉彎讓一個小女生摔倒在地,直哭著要回家。幸好阿公阿嬤陪伴在側,讓凱憶小妹妹暫時收斂了眼淚,繼續下一個行程。
第一站是和源碾米廠,聘請豐原師傅以木頭打造,美濃僅剩兩家木製碾米廠的其中之一。抵達時,阿伯已經開始在碾米,這袋穀是前一天送來的,啟尚哥種的有機米。轟隆隆的聲響、滾滾而出的白米粒吸引了小朋友的目光,駐足在漏斗旁,伸手去感覺米掉落在掌心的感覺,小朋友輕輕的說:「好溫暖喔。」
正興國小的千惠老師,也是高師大客研所的學姐,想在寒假安排一個「農村生活營」,讓都市的小朋友與家長,還有老師們實際到農村裡頭生活幾天。千惠老師為了籌備這個活動不僅電話、信件往返多次,也在社大成果展時親自跑了一趟跟工作人員討論了一番。
為了好好感受農村以及嘗試自己動手、勞動,午晚餐都將嘗試自己打理。過簡樸的生活將從坐公車進入美濃開始,五天的活動也將以腳踏車代步,用很慢很慢的腳步體會農村的人情風景。這五天的課程包含了插秧、採黑豆、作豆腐、碾米、作風箏、遠足、還有去山溝釣魚等等,讓大家暫時脫離都市便利的物質生活,玩農村小孩的遊戲、過農村人的簡約生活。
聖帕颱風來襲之前一週,美濃剛剛發生過一場有人說五十年,有人說百餘年來僅見的大水災;
夾在大水災和聖帕超強颱之間,正好就是旗美社大原訂的「第六屆農村工作坊」活動日期,
活動地點也正好是此次美濃淹大水的中心─美濃國小禮堂,
8/15早上前往布置時,還有一大堆阿兵哥正在國小清理垃圾,復原場地。
各位夥伴,以下是交大客家學院2/14、15、16三日來訪之行程,
請大家協助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