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城鄉交流委員會由李宜欣教授召集,美濃愛鄉前理事長林英清、廣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溫文相、福安國小李宜倫校長、有機農民曾啟尚、資深解說員黃森蘭(老爹),行政處家慧與靜慧共同討論明年度工作事宜。
明年度工作大項為:農村社大十年方案研擬:包含紀錄片、農村工作坊以及可能的國際研討會;農村紀錄的出版以及稻草工藝社區化、農村解說員培訓以及縣市合併論壇等工作都將繼續推動。委員並針對近日關心的事情進行交流:
文相大哥提到:這次稻草工藝在社區發生影響,目前正在設想以稻草作為社區裝置,路標、解說牌等設置都將以稻草作為材料,因此明年的延續計畫廣林社區依然很期待可以繼續推動,唯提醒為顧及稻草品質一定要提早預留準備,並且期待工藝品可以從黃蝶翠谷回到社區裡頭,增加社區居民的接觸機會。文相大哥還得意的說:「先前堆的稈棚發現有很多居民去偷拔。」原來是拿去種菜,這樣循環利用的情形也是大家樂見的。
目前分類:〔農村社大的思考〕‧ (14)
- Nov 14 Sat 2009 20:11
城鄉交流委員會:農業應納入縣市合併思考
- Mar 20 Fri 2009 16:05
農村是--!?
昨天,到高雄第一社大講鹽見直紀「半農半X的生活」。
做PPT做太久,又拐去河堤路的主婦聯盟跟杏珍拿第一社大訂的朱明發家的蕃茄,
導致我們大遲到半個小時,超不好意思,
不過好險學員們人都很好,
上起課來也很有反應。
- Apr 25 Fri 2008 20:44
【轉載】在匱乏的農村地帶,旗美社大回應居民熱情學習需求
- Mar 14 Fri 2008 21:02
【轉載】生產履歷能解決小農困境嗎?
該篇文章應主婦聯盟「綠主張」月刊之邀所寫,刊登於綠主張第54期(2008年3月號),將陸續刊登曉君、正揚、宣竹的文章。
文/邱靜慧
生產履歷制度的推動肇始於歐美狂牛症以及農漁產品藥物殘留問題,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國際間紛紛推動生產履歷系統,農委會回應此一國際趨勢,2004年開始推動,預計2010年 全面實施,只要農產品要銷售到集中市場,一定得有生產履歷才行。尤其面對貿易自由化的潮流,安全優質的農業成為國際競爭的必要條件,為了與傳統農業操作方式區隔,生產履歷制度成了必然趨勢。
- Dec 30 Sun 2007 00:51
「農發條例18條修正法案」電視辯論會有感
- Oct 19 Fri 2007 17:34
開會後,來自腳踏實地經營課程的感動
10/18下午前往北門社大討論有關第二次農村型社大工作坊的議程,大家討論的時間從2:00開始,很有效率的在3:00多就結束了討論。接下來的工作則是由屏北社大規劃詳細的流程,另外由北門社大、曾文社大及我們各提出一個議題出來分享,關於社大工作人員在社區經營課程的歷程。
會後,曾文社大的雲芳過來想詢問關於如何經營農民學習的這個區塊,當時淑華和自己其實都覺得關於農民學習的部份,是心虛而非謙虛地表示,這個部份也仍在努力中。在討論會上,雲芳提到目前曾文社大運作的情況,如到總榮社區的社區調查,從種植文旦柚的農民,擔心生產過剩造成的問題,於是邀請餐飲的班級,文旦研發新食譜或加工食品。另外,在未採收文旦柚的農閒時間,如何發展休閒觀光,或者趁這個機會將消費者拉入柚子園下,在柚子花香底下享受品茗的悠閒時光。另外,像是攝影課程,則是由班級到社區拍攝,並且為社區辦理攝影展,由居民來票選相片。還有社區調查的部份,也藉由真理大學的老師及大學生為社大的課程進行前置準備的工作,深入社區搜集資料。
除了課程與社區緊密結合的規劃,雲芳也十分投入於講師經營的部份。像是知識經濟的部份,擔心課程結束後卻沒有留下任何資料給學員們。所以雲芳一對一地教導老師們如何架設部落格,記錄課程的點點滴滴。最初,雲芳也蠻辛苦地幫老師上傳資料,但點閱率漸漸地上升時,老師的學生除了課堂上的之外,也吸引了網路上的學員,讓老師們開始主動積極去經營部落格的區塊。面對這麼多老師,雲芳說她抱持著1個月教一位老師,一年最少也有12位,她相信是可以讓每個班級的成果在網路上呈現。在雲芳身上,看到她及曾文社大對於課程的專注,也羡慕他們如此緩慢的腳步下,累積出來的內容是更紮實、貼切社區。
回頭看看自己,我們對在社區開設課程的熱情是否仍繼續支撐著工作伙伴,有著同一的目標專注地累積?
- Oct 09 Tue 2007 16:54
阿蓮的刊物
- Sep 11 Tue 2007 17:16
到六龜收報名費的閒聊雜記
2007/8/20
上週六雖然放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颱風假,但颱風的效應卻是在星期日發酵,陣陣大雨逼近上一個輕颱的磅礡雨量。
早上,鏗然有力的巨雷聲打在福安一帶,聲響像是爆炸一般傳開來,也成了起床的有力鬧鐘。梳洗之後,等待宣竹前來一同出發至六龜收取報名資料。
- Aug 28 Tue 2007 18:01
給旗美社大的提問 (來自8/26北縣市師資培訓)
上週日(8/26)阿蘭妹拜訪永和社大,參加「96年度台北縣/市社區大學第一期新進暨儲備師資聯合培訓研習工作坊」,受安排於「課程與社區/社會公共性的連結」場次,分享旗美社大的農村與農業學程。進行完口頭說明與簡報圖片之後,現場參加的學員所提的相關提問,邀請我們的工作同仁大家一起來回應。
住在永和的名琍,是宜蘭社大的課務秘書。她對於旗美社大如何透過班代委員會,自主運作成果展,感到非常驚訝與好奇。她表示,很多社大的工作人員都知道,每學期的成果展都是人仰馬翻,能夠有班代的參與、甚至班代自主運作,這是非常不簡單的工作。另外也有學員私下說,這個部分很希望能在旗美的部落格中聽聽班代的經驗談。
永和社大的行政專員素真提問,她覺得不管是社區的經營還是組織學員,這個過程都似乎是相當「漫長」,她個人想知道:每個學校都是怎麼在進行與規劃這樣不容易看到成效的部分?而特別是旗美社大,又是怎麼樣進行的呢?
- Mar 27 Tue 2007 14:56
[訊息] 關於繁星計畫
最近大家一定都在旗美高中校門口看見紅榜單,
恭喜某某學生得到繁星計畫入選國立大學。
關於這個計畫,其最初立意在於平衡城鄉差距。
以下是關於這個計畫的訊息(來自清華大學網站),
提供給我們社大的夥伴們,也許大家會有自己的看法:
- Jan 19 Fri 2007 14:18
看見農村的文化價值
─2006台灣農業現象觀察
◎文/張正揚(高雄縣旗美社大副主任)
2006年,對於農業議題的展現與經營,可以說是豐收的一年。在這一年,我們看見,對於農民、農業與農村問題的探討,有更多文化觀點的加入;呈現的方式除傳統的平面文字與影像外,又增加了紀錄片、音樂,還有活潑生動的農業網站。在傳統的農民組織部分,若干農會則企圖以創新作為突破困局。同時間,多所國小也在嘗試發展農事體驗與食物教育,儼然是農業關懷的生力軍。台灣加入WTO之前,整體農業與農村環境即處於一種下降狀態中。加入WTO後,隨著飆高的米酒價格,休耕面積的擴大,劇烈的變化終於促使更多人意識到農業問題的存在。接著,紀錄片《無米樂》的公開放映,農業氛圍起了微妙變化,《無米樂》從另一個角度,捲動了社會大眾對於三農問題的關懷,其效應持續迄今。
- Oct 08 Sun 2006 01:08
有機作為一種「利人」的價值
10月7日,舊曆八月十六,大大樹第5屆流浪之歌音樂節2006 Migration Music Festival─CROSSINGS 無 國 界﹝網址:http://www.treesmusic.com﹞,於華山藝文中心東一館,舉行了一場【穀子‧穀子】放映會,龍肚國小分享2006年兒童種稻的教育過程,而我,因為前日接到Yong-fong的電話,臨危受命到現場當替身,與龍肚國小共同擔任映後座談。
今日觀影者多為前晚生祥專輯發表會後,對美濃有機發展有興趣的朋友,也有從上午一直參與帳蓬會workshop的朋友,認真的聽著我們的分享。鴻松主要發言,並為我和二馬引言。近來許多人稱我為農民,然而我必須解釋自己不是,而是選擇與在農村生活,經常蹲在農村這塊田裡東想西想的社區工作者,不好意思佔用主角-龍肚國小的說明,然而想讓觀眾瞭解,美濃是將有機發展置放在整個社區發展的脈絡下,而非偶然的想法或創發,因此厚臉皮的佔用一些時間來說明美濃的有機發展。在城市的冷氣房講農村曬太陽的農民、農業,感覺是很魔幻的,不知道大家到底經驗了多少?令人意外地是,現場一位作家─韓良露女士,回饋了寶貴的想法,「灑農藥對農人的危害比對消費者的傷害更大」令她產生強烈印象,她認為,這點可以對許多不吃有機的朋友產生影響,因台灣社會仍有濃濃的「利他人」的價值觀,當他們發現支持有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農人健康,這種觀念的反轉或可支持有機的發展。
再則,她提到,種子行通常也是兼賣農藥之處,農人對種子行的需要,使農人與種苗行建立起感情的依存關係,這個糾結如果不被打開,那麼要改變農藥使用是困難的。
- Oct 06 Fri 2006 01:04
除草劑使用的百種理由之一:作號
近日聽許多人談除草劑濫用的問題,它可能造成了米質口感不佳、土壤酸化、膝蓋退化等影響,近日鄰居的孩子還以巴拉刈自殺,腸道慢慢委縮、死亡慢慢來臨,就如同施灑在作物上枯萎的原理同樣,只是這是發生在人身上。為何除草劑有危險性,卻還是如此普遍?分析原因,不外是節省勞動力,其中有許多堪稱「精彩」的細節,今天聽到一個以前沒聽過的原因,記錄以作為資料搜集。
阿仲四兄弟均務農,種作面積廣大,自家開設碾米廠,也從事代耕工作;今日曾大哥來幫我們作畦,在討論作法時,聊起了除草劑使用的問題,尤其問他為何美濃噴除田菁的情況特別嚴重?他說,是因為要種菸的緣故。第一期水稻收割後馬上灑播田菁,相關人員查驗後便立即施以除草劑,乃是為了將稻株留在原地以用來作菸葉種植的記號,這樣便不需以人力拉直線作記號,可以省不少工。隔壁一塊菸田的生態作了立即的證據:乾枯的稻株留在原地,田菁在還不會蓋住稻子的情況下便已經以除草劑處理過,菸草種植在乾枯的二次稻中間。據說這種情況已行之久遠,農民雖清楚除草劑會破壞土壤,田菁也會失去固氮功能,但仍擋不住節省勞動力的優點。倘若大膽一點假設,菸業為美濃帶來一甲子的經濟榮景,固然今日已步入黃昏,然而,菸草需大量勞力的種作結構,跟隨著60年代後農村人力大量移往都市,而需仰仗省工的方式,各種交錯的條件在惡性循環的結構下,如今卻成了社區有機發展的最大限制之一。
- Aug 01 Tue 2006 16:38
福安國小的嘗試
福安國小是我的母校。記得小時候,村子裏孩子多,每天上學都要排路隊,十幾個人,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排成方方正正的路隊,由高年級的孩子擔任隊長。但路隊排不多久就散了,因為一路上的引誘太多了。那時候圳溝裡的生態比現在豐富許多,有野草莓可以採;還有一段泥石路,長滿了雜草,正好可設下陷阱捉弄年幼無知的孩子。這些一同上學的伙伴和遊戲,構築了我們教室以外的童年。
但是二十多年來,學校和村子有了極大的變化。村子的孩子數銳減,學生只剩當時的四分之一左右,已排不成路隊;上下學的泥土路早已鋪上柏油,校舍也經由社區參與,改建成具有煙樓意象的建築;還有,當年的老師也盡數退休,換上一批嶄新的臉孔。
新任的校長李宜倫是美濃子,福安國小同時也是她上任的第一所學校。雖然年輕,但那個年代農村成長的孩子,大概都歷經了由綿密網絡所支撐的農村氛圍。作為一名孩子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村中的大人都在看你,做了壞事,往往人還沒到家,風聲已經傳回家裡。也許是這樣的成長經驗,促使她上任後進行了連串的嘗試,設法破除學校和社區的藩籬,恢復以往孩子與社區的綿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