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美社大講師學員觀摩】屏東食材之旅:魚.紅豆.大風草
食材是土地孕育人們的養分。夏日南國,以熱情樸實的溫度氣息,蘊藏著特殊的人文、風土與食材。踏上屏東,讓七月當季的地產,豐富味蕾與感官。
食材是土地孕育人們的養分。夏日南國,以熱情樸實的溫度氣息,蘊藏著特殊的人文、風土與食材。踏上屏東,讓七月當季的地產,豐富味蕾與感官。
2011年第16屆美濃黃蝶祭系列活動─【自然學創意工作坊暨成果展】
黃蝶翠谷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鄰近的聚落中也保存了相當豐富的客家民俗植物使用傳統。除了傳統的用途外,這些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還能有哪些新的用法呢?讓我們向自然學創意吧,從敲拓染、植物染與橡皮印章三種創作方式去發想,從另一個角度認識社區資源,也利用自然元素在社區注入新的生命力。
金融知識普及是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礎工程,金管會在協助金融產業發展的同時,也非常重視投資人及社會大眾的金融教育與權益保護。爰此,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訂定「金融知識普及計畫」,並積極規劃及落實各項系列活動,如舉辦投資未來系列講座、製播理財節目、深入校園理財講座、辦理嘉年華會、編印宣導手冊、協辦大專院校研習營等各項活動。
2011笠山文學營開始招生!今年主題為「自然書寫」, 課程豐富,講師陣容亦很精彩。
「笠山文學營」乃文學界人士,為紀念戰後第一代台灣文學作家鍾理和所舉辦。 自1996年創辦「笠山文學營」以來,便是希望能達成悼念作家與推展文學的雙重目標,鍾理和文學藉由各屆多元的主題討論,延伸出許多不同的可能:包括「農民文學」、「疫病文學」、「多元化族群文學」、「音樂文學」、「母語書寫文學」、「地景文學」、「兒童文學」、「傷痕文學」等等,不僅豐富了我們對鍾理和的想像,也強化了鍾理和作品的討論深度。
社區大小事,怎樣透過媒體讓更多人知道?重建過程、社區產業、特色、文化議題等,要如何利用無遠弗屆的網路平台傳達出去?旗美社大重建站和輔大及胖卡團隊合作舉辦【公民記者培力工作坊】,除了讓大家認識媒體,了解如何與媒體互動以及公民記者的趨勢,更安排實作課程,包括新聞稿的撰寫、發佈圖文、影音新聞到公共資訊平台等,這些非主流媒體的管道絕對是為社區發聲、增加曝光率的利器。
【旗美社大進修課程】發展中的拉丁美洲國家─從阿根廷的工人合作社談起
2002年,阿根廷遭受嚴重的經濟危機,許多企業在短期內宣布破產,無數的阿根廷人民瞬間流落街頭。資本家策略朝令夕改,總統即使一換再換也無法阻止這惡劣的經濟狀況。最後,工人決定自力更生,佔領廢棄的工廠、接管了生產工具,以合作社方式自救,減緩了持續崩壞的經濟。
然而,全球仍以新自由主義為主的經濟脈絡底下持續發展,看似救了阿根廷經濟的工人合作社卻無法擺脫霸權模式底下的內在力量,削減了這些組織的能力和減弱他們對抗新自由主義發展的程度。作為一種新秩序的組織,他們的極限、限制、與發展究竟會到什麼樣的程度?
【甲仙產業、文化與生態大體驗】
朮米與焿水的愛戀
──甲仙最甘香自然的火灰水 天然焿粽兩天一夜歡樂大體驗
您知道吉洋人工湖這十年老案將重新啟動嗎?
水利署在「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治理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特別條例」中的「穩定南部地區供水計畫」,夾帶了161.53億的預算,水利署強勢執行此一工程的態勢非常明顯。
⋯⋯
地方生活空間再生系列 —【月會演講3】祖堂的守護:佳冬楊家祖堂經驗
民國84年,楊氏宗祠的太極、兩儀池與正門因都市計畫面臨拆除,楊景謀先生為了維護客家文化與祖宗的傳統精神,挺身招集楊氏子孫成立後援會,為「楊氏宗祠」四處奔走,終於在民國85年8月,讓「楊氏宗祠」正式被政府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寶貴的客家文化資產才得以保存。
保存了宗祠後,又見到另一座珍貴的祖宗資產「楊家祖堂」傾頹嚴重,楊景謀先生決定重建「楊家祖堂」,經歷無數次的協調與溝通,積極爭取宗親的支持。重建是一個龐大艱鉅的工程,不但有經費籌措的困難,更有「人」的各種溝通問題,歷時兩年的時間,楊景謀先生終於完成了這個心願,重建了「楊氏祖堂」。
本館農曆春節期間不打烊,
除夕到年初五照常開放參觀(開館時間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
歡迎大小朋友過年到紀念館品讀鍾理和,享受一個有文學味的年節。
年初六【2/8(二)】則補休館一日,若造成大家的不便敬請見諒。
2011迎聖蹟 字紙祭 書法比賽
一、 活動主旨:藉由書法比賽發揚國粹及鼓勵書法創作,推廣書法學習風氣,
提升藝術的涵養,並體認美濃迎聖蹟字紙祭的文化傳統價值,落實身心靈的改革。
二、日期:民國100年1月22日
三、地點:美濃客家文物館
來自捷克藝術家Adam,以莫拉克八八水災的漂流木,雕刻巨型客家人容顏,名為"客家的手“圖騰柱, 置放在美濃客家文化發電場,做為客家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發展基地象徵。
美濃客家文化發電場位於美濃區福美路582巷12號,係一個以傳統方式飼養家畜的農莊。農場主人﹣謝二羊,係來自高雄的新庄民,由於熱愛美濃好山好水的農村環境,六年前離開城市生活來到美濃客家庄定居。
早年從事藝術工作的他,近來致力推動社區落實環保生活藝術化,透過DIY實做,鼓勵農家以廢棄資源再利用的概念美化農家環境。
六年下來與社區的互動非常良好,他發現客家保守民情並非外人所形繪的封閉高牆,即便還學不會客家話,仍與庄民打成一片, 尤其是鄰居的阿婆、菜園裡的伯母、勤奮的農民,經常成為他鏡頭下的人物與創作靈感,並向來自遠地的朋友津津樂道屬於這裡的純靜民風與庄民的熱情。
春天的花蕊歡喜綻放
讓我們來為您唱一首歌
邀請左鄰右舍好鄰居、好朋友帶著好心情來聆賞我們誠摯的歌聲,
現場有歌有舞,還有香醇濃郁的熱茶、咖啡和美味可口的小點心。
歡迎來賓盛裝出席插花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