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民鄉驚奇(二)布農縫紉課
(2006.03.18, Sat)

這次上三民是在下午,一路上的風情迥異於上次摸黑上山。車過甲仙往小林的路上,突然瞥見遠方的山上有陰影,隨即會過意來,該是天上的雲影吧?抬頭一看,果然有兩朵小浮雲。新奇中急急要找位置拍攝相片,無奈路旁的電線桿和電線太過密集。好不容易找到一處開闊的理想地點,卻發現雲影的形狀改變了,這時突然感受到拂過臉上的春風,正是春風啊,在那開闊的天地間,那一刻真地很難避免有種幸福的感覺!

其實車過杉林後,楠梓仙溪就如影隨形,忽左忽右,都是些令人看了忍不住想下去一親芳澤的原始面貌,這一帶比起旗山美濃,更接近一般人想像中農村、山村,除了經過幾個聚落時有人家外,大部分的路旁少見人煙,各種山川得以較少破壞地呈現在世人眼前。我忍住多次想下車拍照的衝動,只在小林附近拍下幾張相片,作為對大自然神奇力量的禮讚。不同的時刻上山,心情的差異也彷彿有晝夜的差別。人類終究是自然的一部份,心情的起伏不過是反映了自然的造化。

抵達山棕月語後,看到有一批娘子軍正埋首於服飾的製作中,小小的工作坊裡,擠進大約十個高阿美老師說的「布農族少婦」,有一種促狹的溫馨感。後來才知道,上布農縫紉課的這一端叫做「日部落工坊」,上「MALMANANU部落成長團體」的才是「山棕月語」。「日部落工坊」的招牌也是用刺繡和縫紉的方式製作的。

高阿美老師原來是拼布班的學員,目前也還在上,每次都自己開車來回;台中家商畢業,在求學期間,學到了只有少部分布農族人擁有的「縫紉」技藝。布農族一年當中有許多祭典,需要大量的服飾,因此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刺繡,將貝殼、琉璃珠等繡在衣服上,手工精美;然而,刺繡完成後,卻只能仰賴少數人將衣服的各部分縫合起來,實在需要更多人手。另方面,高老師也有心以布為材料,發展布農族的文化產業,所以報名「家庭拼布」班學習各種布料的創意組合。三年前成立「日部落工坊」,就是此種動機的具體實踐,當社大找她開設「布農縫紉課」時,她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高老師原是隔壁桃源鄉的布農族,班上的學員幾乎都是他找來的,出席率和學習意願頗高,清一色是年輕的布農族女性,班代何茹緣是遠從宜蘭大同鄉嫁過來的泰雅族。當我問他有何學習上的困難時,她立即表示縫紉機只有四台,學員常常要搶著使用。對於學員如此年輕,他充滿了期待地說:「三民鄉很好,年輕人大部分都願意留鄉,因為在這裡種的東西長得很好,在這裡生存下去不會困難。希望這些學員將來都能把縫紉等各種技術學起來,到時除了滿足地方的需求外,還可以接受外面的訂單。」

由於班代正在坐月子,對於幾天後將舉行的班代會議可能無法參與,但老師卻表示可以幫忙協調一人出席。對於其中成果展提供參展作品,也表示出極願配合的態度。工作坊裡,有不少高老師自行研發的產品。整體而言,高老師顯現出一種積極研發,致力交流的開放精神,讓人忍不住對這個班充滿了期待。

臨去前,我問她為什麼取名「日部落工坊」呢?她正要開始說時,靈機一動帶我到門口指著地板的太陽圖案說,「因為太陽發光發熱,提供溫暖和能量給人類。我希望我自己是那太陽,我作的事情可以提供給我的族人溫暖和力量!」好久沒有聽到如此動人的比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旗美社大 的頭像
    旗美社大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