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3/29前的一個星期,與溪洲國小的宋校長以電話洽談關於是否可以結合週三進修的課程,由社大安排一場講座,討論關於校園空間利用的主題。由於上學期孝伸老師提供溪洲國小目前發展的相關資訊,所以在溝通過程中很快取得校長的認同。原本希望邀請金竹國小分享其校園經驗,因張校長進修的緣故,只好另謀他人。

想到阿善老師對於溼地營造有豐富的經驗,並且也了解社區參與的重要性,詢問過他的意願後,他也欣然接受此次的講座。為了了解溪洲國小的實際狀況及需求,所以便與校長約定3/29前去拜訪。

在開往旗楠公路的路上,阿善問及國小的現況,就自己獲得的資訊,溪洲國小有一塊空地想重新整理,而校長及學校的志工們對於漂流木情有獨鍾,所以可能這兩個部份會是重點。對於漂流木的印象,總是來自於原住民佈置自己的房舍,漂流木自然而然地為房屋的一個部份,如上次到東埔的獵寮,漂流木成為樓梯間的柵欄,在整棟木屋中既又顯目但又不特立獨行,整體的感覺十分融合。但在漢人的文化中,漂流木總是個別地被樹立在某個角落當成一件藝術品觀賞,但周遭的空間與漂流木之間似乎又是「沒話可說」。

阿善又提到,有一個展覽將食物為放在空玻璃瓶中展示,雖然食物給人一種溫暖貼心的感覺,但在環境的佈置下也會呈現另一種殺氣肅穆之感,像是南部的「賞兵」 。在民間宗教的信仰下,每一間寺廟會有一群兵將守護著,所以為了犒賞這些兵將,通常會邀集村落的居民出資來準備食物供奉。

抵達溪洲國小後,宋校長招特著大家說明目前的狀況,並將校園收藏漂流木一一展示給大家看。因為漢人過度修飾漂流木,使得漂流木喪失原始的特質,而阿訕老師直接將對於漂流木另一種的思維及使用方式,向校長說明。也期待在講座上,透過討論讓志工們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使得漂流木可以以原本的面貌訴說自己與環境之間的故事。

校長也帶著我們環繞校園觀察環境。從植栽的種植、落葉可作成腐質土、由後面水圳引水成溼地…等,阿善都提出一些意見供校長參考。後來,看到樹種的名字/種類用鐵牌釘在樹幹上以及用白漆漆在黑板樹樹根處防止白蟻的侵蝕,其實這樣的作法都是對環境不友善的表現。

原本司令臺是用白鐵的欄杆圍住,為了打造更親和的司令臺,所以改由木板來鋪設,但那天阿善老師卻說,為了讓木頭不易受水腐爛,所以反而使用一種抗腐但有毒的化學藥劑注入流滿木頭的纖維,而在日照下更容易散發有毒的氣體。而體質較敏感的阿善,隨即便有喉嚨不舒服的癥狀出現。

在繞行校園一圈後,居然發現許多生活上的美觀或便利事物影響著我們的人體健康時,哀哉!好像生活不能如此過度依賴「便利」,否則容易淪為奴隸,而無法抗拒!也期待在5/16,從講座上可以獲得生活上更多不為人知的真相,並且真正友善我們的環境。


註1.賞兵會 資料來源:http://163.26.100.8/myspring/baoangon/fivecamps/fivecamps.htm#c

五營兵將安營期間,庄廟和民家多會擺放「馬草水」於埕前或廊下,晨昏上香,象徵給予五營兵馬糧草和飲水,使其在巡庄時可以享用,藉以感謝五營兵馬的辛勞。但並非每個地方視為必要擺設(設施),有些地方僅於賞兵或問事時才擺放出來,平時並無馬草水的擺設。 

「馬草水」分「馬草」和「馬水」兩種,前者以綠色植物為主,有牧草、牧草束、番藷藤(葉)、番藷韱、空心菜等等,後者則皆為清水。 

如此的人神互動,除「馬草水」外,另有固定日期的賞兵(犒軍),其舉行日期各地不盡相同,大致有:
(一)、固定於每月初1、15,或其中一天。
(二)、固定於每月初2、16或其中一天。
(三)、固定於每月主神誕辰「日」,如吳府千歲的神誕是9月15日,即每月15日舉行。
(四)、依庄廟所祀諸神的神誕日,逢神明誕辰即同時舉行。
(五)、不固定,由廟公決定;偏遠山村多此俗。 

賞兵時間多在午後3點至傍晚間進行,這個時間,一方面是農業社會的作息習慣,另一方面則是根據神靈「未」時以後才出現的說法而來。 

通常,賞兵的方式,庄民多直接或擔或挑或提菜碗、祭品到廟埕或廟內擺放,一炷香後焚燒金銀紙而結束,很少有舉行什麼儀式的。近年受「辦桌文化」的影響,愈來愈多地方已改為「賞兵會」的方式了,亦即由廟方統籌規劃,聘請廚師到廟「辦桌」(外燴),備辦簡單菜碗,香境各住戶自由參加,每人按月繳交「賞兵錢」(緣金);俟賞兵過後,參加者到廟「食桌」(會餐),形成每月聚餐的風俗。如此習俗,不但讓庄民省去準備祭品的麻煩,也可以定期聯絡庄人情感;更有甚者,造就廚師及其週邊人員、行業的就業機會,算係一舉數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