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溫炳原(旗美社大甲仙、茂林災區專案執行)


921地震曾經參與重建的中原大學景觀學系,於莫拉克災後的第95天晚上,在高雄縣六龜鄉新發村新發國小旁的社區活動中心,舉辦了一場新發村共同住宅(Co-Housing)設計實習課的調查座談會,這是由該學系喻肇青、唐先柏、張華蓀等多位老師所帶領下、以新發村災後重建為對象的一項結合學術學習與社會參與的設計活動,該系大二、大三學生共40多人,浩浩蕩蕩進駐到六龜鄉新發村,進行至少四天時間的社區訪談調查活動,昨晚學生們把調查後居民的需求,透過邀請社區集體參與的座談會方式,分享給在場所有的新發村民,讓大家彼此都知道,災後至今新發村民的心聲是什麼?

座談會由新發村長引介及老師們說明揭開了序幕,與會的唐先柏與鄭榮峰老師強調,居民要站出來,而且不是只為自己,而能為別人、後代子孫著想,因為學生可以協助描繪居民對於重建的心聲與圖像,但重建要如何做出來,還是必須靠村民自己有動力。隨後學生即展開此次調查的簡短報告,學生們說在此次的調查訪談中,互相照顧、留住土地、穩定工作、教育機會、安全居所及居民意見被看到等,是大家共同的心聲。在學生精心製作、供居民互動的圖文資料上,我們發現了好多「新發民」盼望被聽到的心聲,而最令人感動之處,是看到居民紛紛表達「我的土地、親人、鄰居、同學、記憶及情感都在這裡」、「我的家就在這,我要留在這裡」等對土地認同的想法。座談會中更有居民發言,表示新發村比較欠缺設計的人才,不過板模、綁鐵、砌磚、扮水泥、挖地基…都難不倒村民們,所以希望能購料自工來「自己的厝、自己蓋」。

這一次設計主題「共同住宅」的概念,源自於1960年代丹麥有一群不滿當時社區與家庭生活互動未能達到自己需求的團體,因此發動 50個家庭所組織運作的一個住宅改革運動。而當時他們發展出來之計畫(S?ttedammen)的自力造屋與共同社區,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共同住宅社區。這種重視鄰里關係及創造社會資本的社區營造,會進行如共同照顧小孩、老人,一起耕作、用餐或其他可以一起參與的活動,以及用社區集體的共識為決策及治理模式,甚至共同分享綠地空間。也因此這種以居民為主、強調社區意識的設計概念會被用來當作中原景觀學生模擬新發村災後重建的設計實習課程。這不僅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設計經驗,同時對災區居民而言,參與式設計的引入才能真正達到「以村民為主體、讓災民心聲被分享與聽到」的重建過程,而我們災後需要真正要重建的,不正是此透過外來設計者與村內使用者這樣互動、確保一個有共同意識的住宅空間嗎?!

這一次的座談成功地激起新發村災後的動員力,村長林文田不僅號召大家19日到縣府去「找縣長」,幫不符合永久屋申請資格的村民發聲,同時該村重建小組的理事長李進約、副主席及小組長等,在會中也立即宣布組織志工隊、動起來,初期先利用每個星期六的一天時間,把災後受創、塵土飛揚的道路門面整理好,趁此為引入外部的重建資源做好準備。我們非常高興見到,除眾多政府由上而下所主導的重建模式外,還能夠冒出如中原景觀學系與新發村民間所互動出來的重建新發芽,雖然,這並不代表新發的重建會從此一路順風,但最難能可貴之處,正在於村民在該系師生「嘿!你有什麼新發現?」的鼓勵下,已經邁出自力重建自己家園的步伐了!






圖說:學生認真地紀錄老師這種以居民為主、強調社區意識的設計座談,不僅是非常寶貴的設計經驗,對居民來說,參與式設計能達到「以村民為主體、讓災民心聲被分享與聽到」的重建,而產生一個有共同意識的住宅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