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參與了四天繞境的其中第二天,原本七點就應該在觀亭紫竹寺集合,遲到無法趕上出發的隊伍,到雜貨店詢問時順便買了以毛巾包裹三支大香、一小把線香的祭祀用品,一把一百附贈打火機。老闆請要去台南上班的女兒載我們趕赴第一敬虎頭山,我們在線道182與隊伍相遇後下車行走。原本以為第一天路線最長會最累,沒想到今天才是大家眼中最累人的一天,坡度陡峭需爬上爬下,不僅考驗體力還考驗著耐力。然而這一段也是最令我驚異的,透過宗教崇拜的形式,不利耕種的惡地居民展現出生命的豐厚。
這趟路從觀亭村出發,走到了田寮的應菜龍,還走到了高雄州內門與台南州龍崎交界的「州界」,淑華每到一個都拿筆記本寫下抵達時間,這是腳踏車自助旅行時留下的習慣,但也讓我們瞭解每一敬之間的距離約為三十分鐘到五十分鐘之間,而那些躲在山裡、人煙稀少的村落就是靠著繞境的隊伍串了起來。這個隊伍約有二千多人,有歷經三個月每週末的練習,五十幾個文武陣頭如龍陣、大鼓陣、跳鼓陣、太平歌、宋江陣、七里響、桃花過渡、牛犁陣等各展身手。也有三個扛轎班肩起三個大轎,據羅漢門文史工作者陳聰賢 老師指出,每個轎班有54人,一個大轎要18人扛。還有一些老婦女手揮著特殊的掃把替觀音佛祖「掃路」,其中還有一些四歲小朋友的身影,觀亭國小的孩子說:「今天是可以請假的。」
雖說村落分散,人丁稀少,然而每一敬的祭品都樣式與數量都是豐富的。每經過一戶人家或者一段稍陡的坡道,就有人等在路旁招呼著吃食他們特製的蕃薯包、筍包、菜頭粿、饅頭、仙草蜜、蓮子湯、綠豆湯等,食物多樣豐富補充體力的耗損,還有居民貼心的準備了保力達,是特別為扛轎班準備的。內門人說,這個時候一定要不怕別人吃才行,要展現大方的氣度。我們笑說,這一趟吃下來應可略知內門食物特色一二了。
在虎頭山敬時還巧遇學員士淵,他屬於石車龍陣,特別向公司請假代表家裏出席。請假的人挺多,因已納入高雄縣重要節慶活動,高雄縣可以請公假,但是台南縣就不行了:「老闆會請你直接走路。」但是有些人還是極力爭取回鄉參加這一年一次的重要祭典,似乎沒有出席可是會招鄰人非議的,年輕人或許如此,但許多老人卻是因為佛祖非常靈驗,但有些人卻是表現出一種對於自身文化的驕傲。
朋友為我們的遶境體驗下了一個註解:「作社區工作的人就是應該要參加遶境。」然而要不是這一次遶境,還真不知道原來內門居民必須要「走」完全程的堅持,還有那麼多隱在山裡的小村落。在傍晚六點回到紫竹寺,陣頭組成「青刀巷」迎接三個大轎回駕,我們隨觀禮的民眾一同坐在旁邊,一雙腳不聽使喚的痛著,而他們還要繼續走接下來的兩天呢。
by Owl
- Apr 02 Wed 2008 17:47
繞境串起了村落
close
※ 記3月21日(農二月十四日)上晝晴下晝陰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