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田野方法:發現與紀錄

 

文 ∕ 洪馨蘭(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博士生;旗美社大兼任專員)  
 


  一、我從都市來,帶著含羞草    

  每個人的生命歷程裡,或多或少都有與農村「遭逢」的經驗。也許是小時候的經驗,或童謠文學成語裡出現的火金姑(火焰蟲),經典名畫裡的稻穗,便當或漢堡裡面的那幾道蔬菜,也可能您現在就是住在農村裡的人。在這種相遇的時候,我們怎麼看它,它怎麼看我,這就是一種文化會遇。這之中是否真的是「相看兩不厭」,抑或是「相看兩疑惑」,這不僅考驗著我們彼此之間的「資訊」是否透明,其背後還包括我們是否有興趣真正地去瞭解對方。 


 
二、田野方法是什麼東西?  

  知識論的基礎是「從認識他人來認識自己」。正因為大部分我們對於自己(以及周邊的文化)都已經熟悉、習慣(或說麻木了),所以,我們常常很需要去從跟我們不同的人的生活中,感受一些不同以往的感動。田野方法是從理解別人的困境來想到自己的困境,從看到別人的理想來激發自己的理想,從被別人的實踐所感動而來想要一個自己也能感動自己的行動。田野方法教我們如何用「全貌觀」來認識別人以及別人的生命世界。只是,所謂的全貌觀有沒有比較簡單的入門方式呢?有的。

 

三、空間觀 

   因為人是一個需要三度空間的生活體,所以人類如何面對他所需要的空氣、陽光、水,就構成了他的空間觀。例如他(需要或想要)什麼樣的房子、他怎麼佈局他的社區、小孩讀什麼樣的學校、農作物拿去哪個市場賣等等,這每天的生活路徑就構成了一個人的空間。這些空間不是中性的,空間裡會有自然與神秘的內涵,有方位(好方位壞方位)、有陰陽(陽宅與陰宅)、有心情(好的視野與被壓迫的小閣樓)。農村的空間意謂著「具有農村意涵的空間」,那是什麼樣的空間呢?

 

四、時間觀  

  時間觀不一定是線性的,不一定就像是編年史一樣,時間可以是記憶,記憶可以被塑造(捏造、竄改),人為什麼記得哪些事、不記得那些事,又說人為什麼選擇要在什麼時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事,這些都攸關時間觀。例如,吃飯的時候不要講話(爸媽都這樣訓示)和溫馨和樂的餐桌環境(廣告意象),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時間觀。又上課時要起立立正敬禮,這時進入的時間觀跟下課時的時間感又很不同。農村的時間觀基本上都是依附著農作與農事,不同的農作會形成不一樣的生活節奏以及對待生命、歲時、甚至對災難的記憶。

 

五、人觀 

  每個文化都會有一種理想人格。農村裡也會有一種理想人格,它主宰著我們如何來評價我們自己現在做的工作、長輩的工作,以及小孩的未來。理想中的「人」是什麼?是讀書人、賺大錢、有好工作?有多少人認為理想的人是「會種出糧食的人」?人觀會決定社會的整體價值,也決定農村的整體價值。它非常不容易被「看」到,但我們通常可以細心地去分析,就像是掛在牆壁上的獎狀、話題中對於「成功」的定義,又或者是對待小孩與父母的態度,以及認為人過世之後會去哪裡,這種種都會影響甚至決定了人觀。

 

六、體驗:找尋農村價值 

  不能只用「看」。農村體驗的目的在於「看到那些看不見的地方」。透過五感(不是無感喔)去紀錄一天的觀察,這份觀察作業,我們期待可以跟農家們分享,因為人們往往是透過別人的眼睛,才有機會更瞭解自己。

 

七、紀錄方法小技巧 

  請為農家繪製一張地圖,建議是「主題地圖」。(例如「餐桌菜的地圖」、「客廳擺設的地圖」、「生活作息的地圖」、「求學、工作等遷移地圖」、「親屬關係與職業圖」、等等,請多多發揮。)各位可以在出發前先認養自己想要觀察的是「空間觀」、「時間觀」還是「人觀」,然後把觀察的細節寫在下一頁表格中(這張田野記錄我們會影印送給農家喔),我們將在明天晚上請大家秀出你/妳(們)所觀察的農家主題地圖(地圖也會送給農家當紀念)。請大家一起協助彼此,讓我們把這一天與農家地相逢軌跡,當作送給農家——包括送給我們自己,最好的禮物。



Ps.咦,觀察表格呢?別著急,請靜待活動當天揭曉~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旗美社大 的頭像
    旗美社大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