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福安國小是我的母校。記得小時候,村子裏孩子多,每天上學都要排路隊,十幾個人,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排成方方正正的路隊,由高年級的孩子擔任隊長。但路隊排不多久就散了,因為一路上的引誘太多了。那時候圳溝裡的生態比現在豐富許多,有野草莓可以採;還有一段泥石路,長滿了雜草,正好可設下陷阱捉弄年幼無知的孩子。這些一同上學的伙伴和遊戲,構築了我們教室以外的童年。

但是二十多年來,學校和村子有了極大的變化。村子的孩子數銳減,學生只剩當時的四分之一左右,已排不成路隊;上下學的泥土路早已鋪上柏油,校舍也經由社區參與,改建成具有煙樓意象的建築;還有,當年的老師也盡數退休,換上一批嶄新的臉孔。

新任的校長李宜倫是美濃子,福安國小同時也是她上任的第一所學校。雖然年輕,但那個年代農村成長的孩子,大概都歷經了由綿密網絡所支撐的農村氛圍。作為一名孩子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村中的大人都在看你,做了壞事,往往人還沒到家,風聲已經傳回家裡。也許是這樣的成長經驗,促使她上任後進行了連串的嘗試,設法破除學校和社區的藩籬,恢復以往孩子與社區的綿密感。

首先是在2005秋的美濃有機米收穫季中,由於田地就在學校後方,老師帶著孩子們在收割前,於田地上先表演了一段藍衫舞,然後參與了手工收割活動。接著在一次的課外研習中,安排了老師以及眷屬,到有機田裡採收蕃薯和玉米,在聽完老農講解後,校長一馬當先,以俐落的身手強調了農事體驗的教育價值。然後在週三進修時,邀請地方上的非營利組織工作者,分享「農村與學習」,具體討論「營養午餐食材,如何向社區採買」,並且決定未來將租地作為孩子的教學農園,讓孩子親身參與農事勞動以體認食物的價值。最近一次,則是開放出校園,作為旗美社大舉辦第二次「旗美農民市集」的活動場地,至於場地費則要求社大提供等價的農產品。被問及為何採取這樣的作法,宜倫校長說:「交換等值的農產品是深感資本主義的侵蝕,讓人們習慣以「錢」交換想要的東西,除了物品外,還包括情感。長久下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物化了!對早期農村社區中「交工」的活動懷念不已,那不只是工作交流,也是在情感的交流,綿密的社區支持脈絡亦因此而連結起來。」

福安國小的嘗試,讓我作為一名社區成員以及家長,不斷地進出學校,進行各種討論和參與。向晚的時候,帶著未來也要來此就讀的孩子,到學校玩耍,是孩子和我一整天的期待。孩子先從簡單的器材,從單純的玩法開始,在一次次的嘗試中,一步步累積對更高難度器材挑戰的實力。看著孩子們逐漸克服恐懼感,學會複雜的動作,可以很具體地感受到,生命。母校的嘗試也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