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災後的臨時安置因擔心H1N1蔓延,高雄縣政府已將高雄縣轄區內的受災民眾集中於四處:「燕巢鳳雄營區」(桃源鄉鄉民 8/27進住);「燕巢陸軍工兵學校」(那瑪夏南沙魯村 8/28進住);「鳳山陸軍官校」(桃源鄉、甲仙鄉、六龜鄉 8/31進住);以及「大樹仁美營區」(那瑪夏瑪雅村及達卡奴瓦村 8/31進住),而在此之前我們稱為臨時安置第一階段。高雄縣籍的收災戶在第一階段的臨時安置共分散在27個地點,包括:高雄縣旗山鎮(3)、內門鄉(4)、大樹鄉(1)、岡山鎮(1)、甲仙鄉(1)、大寮鄉(1)、路竹鄉(1)、仁武鄉(2)、鳥松鄉(1)、鳳山市(1),外縣市包括高雄市(5)、屏東縣里港鄉(1)、台南縣玉井鄉(2)、歸仁鄉(1)以及台南市(2)。我們除了部分透過訪查學員講師機會瞭解之外,亦請紀錄志工參與觀察了高雄縣市境內17處的安置中心,帶出一些實際第一線安置所人員的想法。以下是初步總結的幾項觀察:

(一)原宗教團體的運作機制大幅度地影響了在不同安置所安置的受災民眾,渡過不同類型的「收容生活」。這次高雄縣的安置點多為宗教團體的集會地點(佛教寺院、一貫道道院、道教廟宇、基督教教會等),造成最大的影響是較多是出現在飲食與日常作息之中的不適應。但目前我們仍未得知為什麼這次安置地點都在宗教集會所,是否有特別的考量或優勢,這個部分應該可以跟921在活動中心、學校禮堂等安置情形,做比較細膩的比較。

(二)絕大多數的受災民眾與收容機構並沒有直接關係,但也有例外。例外的案例像是桃源鄉建山村的建山教會與高雄市鹽埕教會因原本即為已有四十載「姊妹教會」的關係,因此在建山村居民被疏散下山之後,建山教會即積極地找尋建山教友,盡量讓大家都集中至鹽埕教會暫時安置。而作為姊妹教會,我們看到鹽埕這一邊也積極地提供了活動和課程,並鄰近的國立中山大學團契亦提供許多支援,在問題的討論與共識上較有效率。

(三)安置點本身的「自我意識」,很大程度地決定了被安置者對於「安置」的感受。例如根據記錄志工的觀察,路竹教會在成為安置點之後,教會本身就開始以「半年」來作為安置期進行規劃與募款,包括也已經順利募到了子母床50組,準備與收容居民「長期」共處。「安置好準備穩定下來,現在馬上又要被扔出去,感覺很不好,」即將被遷往軍營的受訪者,這樣激動地表示。但受到疫情影響,也只好無奈表示,當大家聽到要被集中搬到軍營的消息之後,很多人就趕緊選擇出去看租屋廣告,這更加速了村民分散而居的情形,不利於居民的討論。

(四)安置點與社區之間存在某種緊張關係。例如有個教會有個大草坪,小朋友都很想出去玩,但似乎是基於某項管理規定,他們原則上是不准小朋友出安置所的,他們擔心小朋友出去安置所後會不安全。又如某個教會地點是在住商合一社區的巷弄裡,成為安置點之後,牧師開始跟社區和教友募款,但因為受災戶的文化性與平地漢人之間的多元差異,因此在物資的使用與分配上也跟當地社區所認知的不同,有些教友單位覺得有幫忙到,但對於教會如何使用管理資源還是有點意見;而文化性的不同,例如喝酒嚼檳榔往往也被社區居民排斥與歧視。

(五)多數安置所在過去三週中多多少少都有民間團體設置聯合服務處,提供不同的社福服務。包括像是團康與課輔,志工也一波波地抵達。但仍然還是有少數安置所感覺沒有被照顧到,感覺媒體或資源都集中在幾個特定、少數「明星安置所」。除了志工進駐之外,縣府單位也會安排很多活動,主要都是希望讓受災居民生活忙碌些,不會想到過去的事。而宗教團體本身也會提供很多活動,但是像是心理輔導因為牽涉技術性,大部分安置所並沒有常駐社工員的配置。

(六)「以工代賑」的本質與公平性遭到質疑。大部分「以工代賑」的申請者應該是認真的。不過,也有教會私下表示,這似乎只是換個方式「發錢」,名額給了特定幾個人,負責安置的教會其實沒有督導的能力,是否具體執行工作,就無法檢驗、也不敢多「管」。但這就造成沒在名額內其它人的不滿。有牧師也表示,職訓局在安置所雖設有服務處,但有些進來的工作資訊、或那個方案對受災戶較好,並沒有說明得很清楚,收容災民往往不太能馬上理解,有些機會就不是「公平」分配,有管道知道訊息的,往往也都是很快可以得到像「以工代賑」機會的人。

(七)防疫漏洞造成臨時安置的壓力。疫情狀況受到安置所本身硬體條件影響甚大。在部分安置所因收容人數不多,較能維持某種程度的「生活感」。但大部分安置的災民都是集中、擁擠,洗浴間臨時設置,甚至正對寢房門口等,這些都是臨時安置在防疫與公共衛生上的漏洞,一有狀況很容易造成群聚感染,而這也是後來在8.31大規模遷出安置所前往軍營「集中收容」的主要原因。因此,到底安置有沒有「密度」上限,安置所表示,原則上有,有些教會是後來因為其它教會「擠不下」了而變成第二批或第三批的安置中心,但往往到了「擠不下」時,其實都已經超過承載能力太多。

(八)安置中心以各自方式募集資金,各憑本事。安置所在本質上是「協助」縣府安置災民,但根據我們所知,原來各安置所都要各自張羅許多經費與資源,包括收容者的三餐飲食、水電支出、床鋪用品、課餘娛樂等。因此各收容安置所在收容災民之後,都會想辦法透過原宗教組織系統或獨立向外募款。系統的不同募集的方式也不同,例如長老教會就婉拒個別募捐,捐款由教會統一管理分配,因此長老教會所屬的教會安置所,較不必由教會本身單打獨鬥去募款;但一些小型的安置所或教會在募款上就沒有明星安置所那樣容易,他們說必須靠自己在社區內找企業或店家募集物資,或建立某種程度的「認養」關係。



十年前921的安置經驗是否有將之整理為一份「安置白皮書」?有位受訪的教會牧師就表示,當地球生態改變,災難可能變成常態的時代,政府應該要擬定「安置白皮書」,裡面清楚告知協助安置單位(不管是學校、公園管理處、廟宇、教會、還是其它機構)該注意的事項、如何建立社區關係、如何有效進行物資籌募、該怎麼樣盡快建立防疫網絡、甚至包括希望要以多久的時間來規劃安置所需要的各種安排,提供大家在忙亂的同時,有一個扼要清晰的表單或方法妥善安排,這也是一種溫柔對待受災者的態度。

一位媽媽描述,大人集中到軍營,而學童又集中到特定的幾所學校復學,本來已經有一些小朋友將戶籍遷到安置所附近,準備好要開始入學了,卻又受政策影響只好把學籍遷入了又移出,「小孩『被抓走』了,我只好包包趕緊收一收跟著去。」

「關於安置,不能每次都要大家從頭學!」曾經有心為安置貢獻一份心力的牧師這樣大聲表達著。


感謝自8/14-8/31期間,所有協助跑遍高雄縣市各安置所的所有工作伙伴以及記錄志工。
記錄志工名單如下:

林倩如 8.17~9.3 / 章雅喬 8.17~8.23 / 黃祿 8.17~8.25
李涵茹 8.20~8.24 / 梁尚慧 8.20~8.24 / 陳立 8.20~8.22
徐貫彰 8.21~8.24 / 陳子倩 8.23~8.28 / 黃靜丞 8.23~8.29
游政韋 8.23~8.29 / 孫琬婷 8.24~8.26 / 吳毓文 8.31~9.3
 
以及何秋霖、李順福、蝶及友人協助隨車採訪


PS:本文繼續增補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旗美社大 的頭像
    旗美社大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