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博洲
88水災造成許多居民流離失所,根據高雄縣社會處整理的資料,截至11月3日為止,桃源鄉、甲仙鄉、六龜鄉安置於鳳山陸軍官校有305戶,共計947人。除了官方提供學校、軍營作為臨時、中繼安置,六龜鄉有許多業者、廟宇也發揮類似功能。
平常1樓作為賣場,提供六龜鄉居民生活物質的山城休息站,在颱風夜開放二樓讓無法北返的六龜、桃源鄉民過夜,並無償提供熱水澡和換洗衣物。從風災到現在,山城持續免費提供外地志工食宿。無獨有偶,8月11日,荖濃溪堰塞湖潰堤,寶來村居民緊急撤往高處,位於山腰的寶來山莊成為臨時安置所,提供居民免費使用山莊房間、食物和棉被保暖。
有了88水災的經驗,六龜鄉居民能因地制宜,建立防災應變措施,例如:擁有眾多房間的山莊提供臨時安置,居民不用在國小餐風露宿。中秋節前芭瑪颱風來襲,六龜鄉撤離部分地區的居民,大部分暫居於新威村的天台聖宮,但也有新發村居民選擇住在龍樺山莊。龍樺山莊從8月25日開始提供居民住到10月底,這些居民原本安置在新發國小,國小開學後得另尋處住,在地頭人李進約出資34萬包下龍樺山莊供居民住宿。固定居住有七、八戶,剩餘房間則提供給外地志工,像在新發村訪調的法鼓山和清華社會所工作隊。
來六龜工作租屋5年,戶籍在岡山的楊阿姨說龍樺是高級的安置所。父母在龍樺山莊附近有蓮霧園的阿芬覺得住這沒什麼不方便。他們在10月底前陸續找好接下來的落腳處,有了快三個月緩衝,讓這些家園流失、心慌意亂的居民能慢慢找到頭緒。8月底第一次認識楊阿姨,講話時眉頭深鎖,10月中再碰到時,臉部線條已較柔和且會笑了。
當住龍樺山莊的居民在另覓住處,安置在鳳雄營區桃源村高中與建山村民在10月18日、19日陸續返鄉,共計有高中村40戶111人;建山村95戶245人。另外,根據中國時報的報導,紅十字會於六龜鄉新威天台聖宮興建60戶組合屋,使用期限為兩年,只有一戶申請,而組合屋建材加整地等費用約三千萬元。這些是流離失所的六龜鄉民可選擇的臨時安置方式,大致分為民間自發出資提供住處,領取官方租屋補貼或住在收容營區,官方協謂民間興建組合屋。
當居民陸續離開臨時安置處所,該思索臨時安置如何過渡到生活重建。在救災和重建之間,「中繼安置」是緩衝、瞻前顧後的階段,思考災難為什麼發生,了解災因,才能避免重蹈覆徹,並安排未來的重建之路。臨時安置、中繼安置和生活重建需按步就班,衡量輕重緩急,缺少中繼安置或過於短促,直接從救災跳到重建,這會使居民是個別面對問題,而沒時間形成組織,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