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6.March 30,旗美社大第85場公共論壇,演講/馮小非 整理/邱靜慧)

刊載於『鄉間小路』2006年7月號

這天夜晚,在中寮投入柳丁種植、我們的朋友—馮小非,為我們帶來了另一個國家—美國,對於農民市集的作法,把我們的視野從日本帶到了美國,僅將幾項重點記錄下來供大家參考。

■農民市集與超市的差別
與台灣不同,台灣有傳統市場、以各種形式流動的攤販,在美國,如果你不想在超市買東西,那麼農民市集是唯一的另個選擇。小非以一顆「發芽」的蕃薯為故事的起頭:有天一位主婦聯盟的媽媽看到了她手邊購至美濃的有機蕃薯,非常興奮的請求小非一定要將這顆蕃薯賣給她,原因是市面上已經買不到會發芽的蕃薯,讓小朋友無法交作業。超級市場所買到的是具有「商品」性格的農產品,因此大小選別等流程均經過「規格化」;而農民市集則不同,因為未規格化的緣故,在這裡可以遇見各式各樣、當日鮮採的農產品,和因應超市規格化作業而「提早下樹」,並經過長程運輸的農產品相當不同。

■農民市集的運作機制
一位來自瑞士的矽谷資訊工程師,為了協助農民的銷售,出資捐助建立了一個農民市集的查詢網站,可以找到離自己家裡最近的農民市集資訊,包含開市時間、停車資訊等。而單是加州就有173個農民市集,有許多的農民市集也與當地其它市集搭在一起,所謂農民市集,即是里程數在100哩以內,由農民銷售自己生產的農產品,後者的條件後來放寬。

然而,農民市集是消費者與農民見面的絕佳機會,小非舉自己的例子來說,她原本要拜訪一個很柑橘農,但一直為聯絡上,上網查詢資料,這位農民說自己什麼時間會在什麼農民市集裡頭展售,於是抱著試運氣的心情去尋找,果然,該農戶即出現在農民市集裡頭。

有許多的農民市集設立在大學院校內,有幾項優勢:停車方便,非營利經營,管理單位僅抽取6~8%手續費,消費者多為經濟能力較高的階層,管理單位並協助規劃,管控展售的農產品類別,讓農民市集盡量多樣的呈現農產品。雖然並非全部為有機產品,但會有所區隔,原則上需遵守美國加州的食品安全法,而且加工食品必須在具備衛生標準的廚房操作,沒有這項條件的農民可以借用社區廚房,或者租用餐廳的廚房來進行加工製造。

美國由於已全面超市化,農民市場也是農民銷售的重要選擇,有的農民一週跑三個農民市場,銷售力也相當驚人,不只是銷售,同時也發展CSA(社區支持系統),農民強調:「農民市場絕對是我們跟消費者溝通的地方」,在農民市場裡,農民經常藉由這個讓消費者認識其網站,並增加會員,因此農民有百分之八十的農產品都是在農民市集裡被銷售罄空的。

什麼樣的農產品在這裡被鼓勵呢?在這裡,鼓勵多樣化的生產,逛市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趣」,過去「少樣多量」的方式讓農產品的種類愈來愈少,而農民市場鼓勵「多樣少量」的方式不僅增加了農田的多樣性,也讓消費者可以在這裡見識到各種農產種類,如果農民市集裡有小時候的土芭樂,一定會吸引許多消費者好奇的駐足:「這是什麼呢?這怎麼吃?」絕對是吸引人來逛攤位的好主意。

■人們學習的好地方
在美國,市場等於民主,在這裡可以聽見好的言論,遇見好的事情,人與人的交流、溝通都在這裡發生。

並非所有的農人都可以進到農民市集裡,需經過經理的甄選,如果這次沒機會到農民市集設攤,至少要學習到新的東西,因此農民帶著筆記本排隊進到農民市集裡面逛攤位,調查有哪些產品是已經在販售的、哪些沒有?盡可能作市場區隔,從中創造新的品項,農民並從農民市集裡頭依據消費需求作生產調整,了解蛇麼樣的東西可以賣什麼樣的價錢。小非舉例,一位印度的留學生,一開始販售公平貿易咖啡、茶葉﹝很多均來自印度﹞,後來發現咖啡並非那麼熱門,開始賣一些手工藝品,生意還不錯呢!

■幫消費者考慮的體貼
小非再以在日本的小型農民市場為例,各種看似無價值的材料只要稍加創作、包裝,即能成為可販賣的商品,例如將取自山林、不完整的杉木裁鋸成一段段,一小把就要價100元日幣。而一個好的農民市集必須促使加工食品有一定的衛生、安全的品質,加上先幫消費者考慮好的貼心﹝例如備有洗手台,讓遊客可以洗滌後帶在路上吃﹞,加上具有文化氣氛的擺設﹝例如毛豆連莖帶梗的賣﹞,都增加了消費者購買的意願。地產地消概念深厚的日本,許多小雜貨店就是一個小的農民市場,賣觀光客,例如「若妻的店」,是二次大戰之後由年輕婦女自主經營的小雜貨店,位於九州偏遠山區,屬於社區的公共空間,有吃食、有DIY工藝,在別無分店的經營情況下,每年竟能創造一億日幣的營收額,相當驚人。

■「Farmers’ Market」農民市場指南
在美國還有許多關於農民市集的書籍,協助農民瞭解可以如何在農民市集裡頭作生意,書裡頭有許多經營的小故事,例如,兩位受不了城市生活的記者選擇到農村種田,以5甲地的面積,提供70種菜類、50種蕃茄、50種花卉、20種辣椒,他們細心收集、儘可能找到多樣的品種,並配合季節做調整,讓一年裡有不同品種供應農市,以1993年來說,總生產毛額400萬美元,稅後也有250萬美元。
書裡面提醒你,盡可能提供多彩多姿的農產品,並且不要忘了賣任何一種東西,要預先包裝,將豆子洗好、放一本食譜在旁邊,提醒消費者:東西可以這樣吃;並要詳細的記錄賣多少、消費者的意見等等:農民市集是測試商品、消費者意見的好地方,如果你沒賺到錢,至少賺到經驗。

然而不是所有的東西都適合在農民市集,規模愈小的農民愈適合農民市場,相對於傳統的通路模式,農民市集容許產量較低、少樣多量化的農產品,然而對於那些不喜歡與中間商打交道的農民,這裡也是好選擇。

然而,公眾的支持力量也很重要,美國農民市集通常由政府提供場地,交由社區委員會共同推動,完全是商業經營的方式在操作,並提供許多民間支持力量協助,平均50個農民市集裡就有6個同時連帶推廣社區會員制度。農民的自主意識也很強,過去由於蕃茄採收機械的發明讓許多人失業,發動了不小的抗爭行動,抗議者提出要求:教授不能拿納稅人的錢做研究讓農民失業,幾經折衝後,在大學內成立了小農研究中心,協助小農的生計、品種研究等發展工作。

由於國情不同,對台灣而言,如何的地理區位適合農民市集的存在?多大規模?什麼時間?一開始怎麼吸引人?哪一個網子張開的收益較大,都值得好好評估,但終極目標是讓大家都能到鄉村來走走,都市是販售之處,鄉村卻是文化的基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