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阿蘭妹

4/4婦幼節當天,工作夥伴們搭老爹的小巴,九時許抵達美濃尖山腳下。這是這學期工作人員讀書會第二次進行。這裡是文學家鍾理和筆下的「笠山農場」,我們將親臨現場聆聽其長子,也是我們美濃新學習運動的領導者之一,鐵民老師為我們特地撥冗準備的的課程。

這門讀書會是旗美社大95年度春季班(農村與農業學程)的【農村365行全紀錄】。課程設計由工作人員相互討論而來,並且依照實際參加者每個人的建議,相對於印製在「選課手冊」上的課程大綱,已經有了某種幅度的異動。授課講師由阿蘭妹「名義上」擔任,不過我個人基本上最希望推展的是「工作坊式的讀書會」。國外推展工作坊(workshop)非常成熟,特別我們去參加NGO的IAW(International Alternative Workshop,國際另類工作坊),都會有很濃的「參與者=工作者」(參加的人同時也一起分擔工作坊的運作)氣氛。台灣目前在建築或設計學界,特別是採用「參與式規劃」的團隊(我所知到的是淡江建築系特別重視),就會很注意工作坊本身的執行品質。

我們的團隊中比較資深的幹部或許都有到國際參加IAW的經驗,也都體驗到工作坊的「魅力」以及「精神」。因此,過去我們社大的讀書會都會盡量地透過知識的學習同時,也摸索另一種「學習的方法」。各位還記得上回得獎的「旗美農村現代化探索」嗎?我們每次以事先閱讀、課程中順著鎖定的十多個題庫,大家一面找答案,一面就等於把文章讀了一次。我記得當時在第一堂採用這個方法時(那次談人類學對現代化的一些看法),初衷就是:工作人員夠忙了,要事前讀資料一定很困難,所以要設計一種「讀書會進行方式」,幫助大家一面閱讀一面討論。雖然有時候某些主題可能因為受邀與談人不清楚進行方式,而讓時間拉長了,但是我個人是覺得,這也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提示」,如果我們的夥伴中有人要考研究所的話,可以考慮試試看這種「加速讀書法」。

本學習的「農村365行全紀錄」,基於一向推行的工作坊精神,這門課程仍採「共學、共營」,所有的「觀察主題」都是由選課的工作人員來「建議」,並邀請該行業的「主題與談人」前來課堂(或是我們到現場)。而主題負責人也要擔任當週的「值班主持人(facilitator)」要事前與邀請講者聯繫、追蹤主題、提供講義,並且在課程進行中,學習與講者交互對談提問,並且最後學習鼓勵所有參與者都提出問題討論。某層意義上,是一個希望大家學習「從準備到主持」「從參與到提問」的過程。每次課程結束後,值班主持人以及工作夥伴輪流完成「農村行業紀錄心得」po在cmcu的部落格上。

-------------------------------------------------
「農村365行全紀錄」我們期待這學期是「第一期」(也就是以後還可以有第二期、第三期......)。3/14開始正式進行。首週由阿蘭妹擔任值班主持人,邀請正揚分享「日本地方小雜誌《谷根千》拜訪記事」。正揚在去年八月份曾抵日本東京都內這個保有「江戶」時期建築與生活步調和方式的「生活圈」,拜訪《谷根千》的編輯總部。同時,他也帶來《谷根千》雜誌的實體印刷版,在課程中與大家分享。

我的引導提問主要是在以下脈絡中進行:
(一)為什麼是「谷根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二)生活書寫以及社區紀錄在《谷根千》中呈現的風格有哪些?
(三)我們作為一個閱讀者,如何感受這份「地方書寫」的特色?

我們的夥伴則對於《谷根千》的hand-made設計風格感到驚嘆,另外也務實地問到《谷根千》社區行銷的管道為何。這兩個議題,在《谷根千》社區雜誌主要編輯者森檀女士所撰寫的專書中自析頗多(可參閱遠流出版、由楊錦昌、林文瑛所翻譯的《東京媽媽町之夢:日本地方小雜誌〈谷根千〉傳奇》一書)。從該書的章節標題就可見她們這三位女性對於「紀錄」本身的執著與摸索堅持:

1.想辦雜誌  /  2.《谷根千》創刊  /  3.深入社區  /  4.秋收
5.攜子採訪  /  6.守護老市街  /  7.編寄歲月逝匆匆    
以及另外一篇附錄:安靜地做自己能作的事:《谷根千》訪談錄

以我們社大工作同仁多為女性來說,這麼幾位在「紀錄」領域摸出快樂與持續意義的前輩,是一個非常可以學習的對象。(請大家都去借這本書翻翻好嗎)

----------------------------------------------------------

婦幼節這一天在鍾鐵民老師家的讀書會,則是本課程第二次聚會。由正揚擔任值班主持人,邀請鐵民老師做專題與談人,與談主題為「散文寫作與農村紀錄」。鐵民老師違背「父訓」,仍然走上的文學創作之路,但一路走來,他說「自己始終沒有放棄散文這個文體」,因為「散文是真實的,是作家自己的生活與心情抒發」,這是相較於虛擬性較高的「小說」、以及象徵性較高的「詩」而言。鐵民老師在課前推薦以下閱讀:

1.〈作田〉(收錄於《鍾理和全集》,鍾理和文教基金會出版)
2.〈賞月〉(收錄於《鍾理和全集》,鍾理和文教基金會出版)
3.〈下馬喝水〉(收錄於《山城棲地》,串門出版)
4.〈剃頭記事〉(收錄於《山城棲地》,串門出版)

前兩篇文章是鍾理和先生的作品,後兩篇則是鐵民老師自己的作品。鐵民老師帶領我們從「觀察」以及「書寫」兩方面著手學習,並直接鼓勵我們:「假如紀實散文寫不好,那是因為基本訓練不足!」所以大家紛紛和鐵民老師請教「什麼是「基本訓練」呢?鐵民老師作為退休的高中國文老師,這方面是如數家珍,他一面以上述文章為例,一面談「美」的感受,並且強調——散文是作家的身份證;是哲學思想的語花;用來顛覆保守的理念。一篇具可讀性的散文,還是要有幾個「結構」,包括:
1.主題明確:像下馬喝水就是要談一種農村中的「分享」哲學
2.意象清楚:如作田,描述老鷹抓小雞的生動
3.用字修辭典雅:要簡潔、精闢,一句話可以說的,不要用到第二句話
4.氣勢連貫:形散神不散,切忌節外生枝
5.內涵優美高尚:要有意境,提供人想像
6.題材多元:題材的取得要透過人生歷練的不斷增加與思想的長進

鐵民老師為我們整理了散文創作的「基本功」,同時期許我們「不停地看,不停地寫」。作為一個退休教員,鐵民老師對於新科技的玩性與好奇,也充分表現在他的解說設計上,他利用電腦製作powerpoint,配上優美的相片及文字,課程進行時因為是在會客客廳,所以鐵民老師先把簡報錄製在光碟上,然後用一般光碟放映機播放,在客廳的電視上秀簡報,使用電視遙控器操作放映次序。讓我們這些年輕朋友感到新鮮且讚嘆,鐵民老師的確如他常言的:對什麼都感到新奇,都想去學!

在分享的過程中,鐵民老師望著「電視螢幕」中的簡報畫面,以他文人的語調,隨性但優美地「吟讀」了一些農村散文片段給大家分享。這是很久很久以前在高中課堂上的經驗了,曾幾何時,多麼久了,都不曾好好地聽人吟讀散文,大部分比較常聽到的多是「吟詩」,也許是喜歡接近口語的書寫節奏,散文的吟讀在勞動過後,頭腦希望放鬆的情形下,更覺舒暢。

聽人「讀文」,是一大享受,而且語帶感情,舒緩且節奏適當。課程結束後會有一種靜謐的沈澱,然後發現:已經好久沒有「用這種速度」閱讀文章了。長期以來把閱讀當作一種工作,視為一種焦慮的出口,要求自己把握時間,速戰速決,重內容與文字編排,反而忽略的文字本身的「音感」。

在提倡「Slow Life」的現在,「慢讀」也該是一個屬於真正農村紀錄的書寫律動。

##
初稿 2006.04.04
一修 2006.04.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旗美社大 的頭像
    旗美社大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