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7月的午後西北雨,為炙熱高溫的農村大地消暑,依稀可見大地悠悠吐出清涼的空氣。雖然生理上獲得溫度的調節,心裡頭卻擔心這樣午後雨是否會打亂農村工作坊的步調。很快,日曆已翻到7月28日的那一頁。

※真實生活,盡在農村
為了讓工作坊學員更加認識彼此、且了解工作坊的內容與精神,7月28日並沒有舉辦正式的講座,但在晚間安排了「農村工作坊的歷史與現在」、「漫畫導讀會」,以及自我介紹的時間。而今年自己在準備「農村工作坊的歷史與現在」的PPT檔時,也重新了解工作坊的起源。由於旗美社大成立時,自我定位為農村型社大,但在當時全國並無農村型社大的先例。所以,在成立第二年的暑假(2002年),旗美社大決定以工作坊的方式,邀請國內外關心農村的學者及實務工作者前來授課並討論,讓大家重新認識農村,正視農村的問題。另一方面,這也是提供社大工作人員,要在農村開什麼樣的課程,才能符合農村居民的需求?甚而藉由課程的方式,發現農村的問題,並嚐試解決。所以在漫畫導讀會中,帶領導讀的清華大學人類學碩士-翁俊發,也提出了他從「COME!米」中得到的延伸思考:
第一,扭轉農村的意義:都市是由機構建立秩序,強調職位的爬升提升個人成就;在農村,則著重持續性的經驗,以生產更多、更佳的農產。此外,在農村擁有不同於都市「均化」的「地方感」,人體的五官可直接感受到農村的氣候、土壤以及文化;但在都市中,人只能感受冷氣房與戶外的差異。
第二,到農村尋找知識:在農村的知識,不是書上可以看到的,如:地方性知識、農產作物的知識(如漫畫中提到米魂的根性)、一種實用的知識(農民記錄的重要性)。
第三,有機耕作的當代意義:有機耕作除了消費者健康的考量外,對於環境的外在成本、農民的社會責任,也應被大家所重視。

※在生活中,你只是「消費者」還是「生活者」?
由於此次工作坊的主題為「地產地消,自給自主」,所以工作坊第二天,邀請主婦聯盟創會祕書長─陳來紅女士,曾到日本參訪MOA的小非及研修幸福會的光爸,帶來台灣消費者運動、日本農村與農業的生活體驗,與學員一同分享。
當初創立主婦聯盟時,陳來紅女士雖屢受波折及考驗,但真正的關卡卻是與消費者的溝通。譬如,在農藥殘留的部份,由於台灣的氣候條件,不如溫帶地區優越,容易產生病蟲害,所以並非所有農產品都可以採有機方式生產。但與主婦盟合作的農民,都需符合安全農藥用量的規定。因此,有些消費者抱持著「農藥零殘留」的想法訂購農產品時,主婦聯盟需時時扮演教育消費者的角色,甚而以合議方式訂立規定,如:會員懷疑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時,可申請檢驗,若有農藥殘留的情況,則由農民及主婦聯盟負責檢驗費用。若沒有,則由會員自行吸收費用。來紅女士,在此強調的並非「責任」與「義務」的關係,她著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只要存有不信任,即使再好的食品,仍是會讓人存疑,也會使所有的事情滯礙難行。
現今「消費意識」的抬頭,但消費者似乎仍停留申訴、檢舉上,卻沒有更積極地改善整體的消費環境。若是消費者把將抱怨的時間,轉移至鼓勵生產者,建立與生產者的信任關係,而非犧牲單方面的權益,使農民在符合彼此利益之情況下進行生產。這樣的理想情境,還是得靠消費者及生產者的共同努力。
在大學時,曾聽老師說過「依你想過的生活,選擇你的工作;不要選擇工作後,決定你往後過的生活。」過去認同這樣的話,卻沒有深刻的體會。所以,當小非與光爸提出對於「生活」的觀點時,也點醒每個人對於目前生活的體認。
光爸說,幸福會是日本的「共產」社區,是沒有單一領導者的社區,每一個人皆是領導者。若是在幸福會中發生任何事情時,他們首重以「有效的溝通」,並將每一件事視為單一事件來處理。所以,當光爸提到在幸福會研習時,感受到「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小孩就是小孩」,每個人都可以各自扮演好自己在生活上的角色。這看似簡單的想法,但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常貪心地想多重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僅無法擔任單一角色的責任,又無法突破本位的思考模式處理每一件事,以生活至產業…皆是如此。學習如何以單一、極簡的生活及思考模式,或許是尋找答案的更好途徑。
在生活中,請試著不要把自己定位成「消費者」,只具備消費生活周遭事物的能力。將自己視為「生活者」時,你對與生活相關聯的事物,也多了一份責任與關懷。
※法國的地產地消,精神意義>實質利益?
由於副主任正揚2005年曾到法國拜訪當地的「法國有機農民聯盟」,所以此次的國外專題便邀請聯盟的理事前來分享法國經驗。
理事René大致描述法國從事有機農業的情況,目前有機農民佔全體農民之比例只有2%,起先農民對於有機認證制度,覺得是一種汙辱。但隨著狂牛症、禽流感等傳染病盛行後,才漸漸改變大家對有機的看法。在傳統的農產品,並沒有將外在成本計算在售價內,如:生產過程中產生每一立方的廢水,要花23分錢去作汙水處理。所以,政府認為有機農業可以減少環境維護、人民健保等費用支出,雖然政府給予有機農業的直接補助是在轉型期的前2~3年;但消費者或學校團體在購買有機產品時,也會給予金額上的補助,也間接地鼓勵有機農業的發展。
各類食材在法國的價格由高至低為,高級食材>有機食材>一般食材。所以,在法國有機食材的價格並不是最高,反而介於一般及高級食材之間。René說,這也是法國有機農民採取的價格策略,希望讓有機產品可以更平價地提供給消費者,也能普及有機的想法。
由於René本身是從事畜牧業,所以當消費者向他購買肉品時,訂單的量需達到半隻牛時,他才會將整隻牛屠殺販賣,而不是先殺了牛、冷凍,等待買家。農民販賣產品的宣傳管道有三:暑假的觀光客、夏季市集、地區性的農民目錄,而農民本身也擁有自己的店,是由好幾位農民共同持有供貨,而農民決定所有販售的事宜。而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闗係,消費者雖然沒有固定地持續性消費,但生產者永遠扮演一個教育消費者的角色,而農民的直接銷售也是制衡大賣場的一種模式。所以,若是財團大規模經營有機農業的話,直接對農民造成的影響,可能是土地增值,農民不易取得土地。但René覺得,財團化帶來最大的影響,稀釋有機在心理及文化層面的意義,這才是最主要的問題。
※農漁村是文化的森林與海洋
農漁村的形成,主要在物資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形成了人群的經濟共同體,在農漁村中,可以使人們互通有無。但隨著時代、技術的進步,人們不再只是單純地交換物資。從採集捕撈文化、加工/貿易農漁業,至都市的文明,為的是爭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再加上世代的交替,土地掌控者的思想,也影響土地的使用方向。
盧建銘老師舉自家的例子作說明,祖父輩經營土地,是結合生命哲理,所以老一輩有耕讀傳家的思想。而在父親一輩,則以為充分利用土地,謀求經濟利益,以此來換取幸福。傳承至自己,又回復到祖父一輩的想法。經濟的結構,是建立在人文的倫理上。所謂傳統文化,也是來自人類不斷的傳承、改革。與其激烈地改變傳統文化,為何不找出彼此的折衷點,發現彼此相互配合的方式。
如何說服中產階級遵守地方的倫理,避免他們誤用「善心」,戕害社區環境、文化。而資本家或許仍可以保持原本的立場,但卻是站在新的倫理點,達到可符合利益的行動,但同時也協助維護地方之特色。例如:文化之基因庫,便是維持地方的歧異性,避免均一化。因為唯有維持歧異性,商業利益才得以立足。但在此之前,尊重地方的倫理、居民永遠是優先考量。
※農家體驗,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貼身接觸
「農家拜訪」的設置,是希望參與工作坊的夥伴,藉由接觸農民實際的生活、工作,嚐試從農民的視角來了解農村與農業。但,另一方面,前往農家拜訪的學員們,在參與工作坊幾場的演說討論後,成為交流的媒介,攜帶著講座上的疑問、期待…等,向農戶提出問題、進行互動。在這交談之間,農戶不僅是解答學員的疑惑,也為農民帶入大家討論的思維點。農家拜訪,不僅單方向使學員有所獲;相對地,農戶也可以從學員身上得到消費新觀點,鼓舞他們在「產與銷」方向嚐試新作法,是一個雙向對等的互動交流。
農村工作坊在四天三夜短短的活動中,自然無法全面解決農村/業整體的問題與困境,但引發一般民眾對農村的關心、重視,啟迪農民對自身農業的另類思索,便是農村工作坊引發給大家的小火種,希望每個人將火種帶回到自己的生活,引燃更多的想像,為台灣的農業及自己的生活照出新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旗美社大 的頭像
    旗美社大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