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樸生活個人實踐與環境負荷的觀點
張正揚(旗美社大主任)

        1965年出生於日本京都府綾部市的鹽見直紀先生,在2003年出版了一本書《半農半X的生活》,透過記錄他在綾部市「半農半X」的生活,提倡在農村可以過一種,具有未來性的理想生活典型。這種簡樸生活一方面照顧了個人的天賦和興趣,一方面也考慮了環境的負荷和永續,是一種非常富有前瞻性的作法。

        鹽見先生的作法,令我想起小時候許多農村生活的點滴。童年時期,家中的洗澡水是以柴薪燒開,由於所需的柴薪量並不多,而且大人通常都要忙於工作,因此撿拾柴薪的工作便落在孩子們的身上。孩子年紀小,不太可能拿著大鋸子或柴刀上山去砍伐,因此多是到山上去撿拾掉落地面的枯枝,由於山上有許多野生果樹,而且通常是結伴而行,可順便砍取釣魚所需的釣竿,因此孩子們對於上山撿拾柴薪是樂此不疲的。透過這樣的過程,孩子們瞭解了山上各種樹種的方位和特性;也透過摸索,甚至嚐到苦頭的方式,瞭解了山上的危險所在,這樣融合勞務和玩耍的過程,讓孩子們成為貨真價實,具有地方性的一個人。

        由於家中務農,小時候的農戶耕作,也多以家戶為單位,這意思是說,即使小如小學生,也要在放假的時候下田幫忙,孩子自有孩子在家中應當分攤的勞務,例如豆類採收、撿拾稻穗等簡單的工作;而老人也自有老人的分工和參與位置,記得祖母一直捯八十幾歲,彷彿以勞動力閒置為可惜,只要空暇,總是一個人默默地以枯枝枯葉「摶草結」,作為火種尚未普及的年代,生火的工具。

        因為物資並不富裕,所以大人對於生活習慣的要求是非常嚴厲的。我依然記得,小時候吃完飯,父母親總是會提醒,並且以身作則,以飯碗盛開水喝完後,再將碗拿去洗,以免浪費碗中的油份和飯屑等營養;以塑膠袋裝的餅乾,在將大塊的餅乾吃完後,也要以袋口至於嘴巴上方,將袋中餅屑拍下,以免浪費。


        那時候家裡飯桌上的食物,除了魚類肉類之外,稻米必定是自己種植,一部份的蔬菜來自自家田裡或門前的小塊畸零地上,例如長豆、韭菜、白菜等;一部份來自野間,特別是在多雨,蔬菜不易生長的夏季,龍葵、芋筍、尖瓣花、鴨舌草也成為桌上的佳餚;另外還有一部份,則來自親友的分送,當然,家中若有多餘的菜蔬,也必定分送於親友,互相互相,形成一成輕鬆又緊密的人際網絡。

        談到網絡,讓做孩子的我難以忘懷的便是,在村子裡玩耍和行事要特別小心,因為村子裏長輩,好像每一個人都認識你,都可以說出你的父親是誰,老一點的則認識你的祖父。一舉一動,彷彿都有人代替父母親在看管,若在外頭做了什麼壞事,往往還沒回到家,父母親已經準備好要如何修理一頓了。


        此刻回顧小時候的生活經驗,可以發現一種「簡樸」、「惜物、「自給自足」、「醇厚人情味」、「各有所份」的精神,這些精神正好和鹽見先生在《半農半X的生活》所提倡的有諸多吻合之處。在此有兩點饒有趣味的對照,其一是鹽見先生以一個受到啟發的返鄉青年的身份,提倡了一個具有遠見的未來生活,而這種生活,或是其所提倡的價值,正好就是我們曾經擁有過,真實地存在於台灣農村多年的生活。此外,鹽見先生的「半X」觀點,使得其和過往的農村生活產生了區別,過往農戶,許多是在一種毫無選擇情況之下做為農民的。

        值得我們思索的是,就像一度為工業革命所摒棄的「手工」特性,如今正成為資本主義的商品邏輯下所強調的價值;過往台灣農村的生活,再加上個人天賦的實踐,是不是在現下資源過渡浪費且正逐漸匱乏,人情澆薄的台灣社會,具有指引我們未來生活的可能性?

夏日涼菜─刺莧
(from小地方社區新聞網http://www.dfun.com.tw/?p=685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