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勵馨基金會的接觸始於八八災後,政府將高雄縣山區的原住民朋友安置於各個營區,而勵馨基金會負責接管鳳雄營區,旗美社大為了能提供安置族人一個緩和、交流的管道,而與勵馨接洽,每週一次到營區播放紀錄片,主要是以九二一災後的紀錄片為主,希望讓族人能借助九二一重建的經驗,形塑對部落未來發展的想法,另外則是一些激勵人心作用的紀錄片。在這過程中,勵馨基金會的張乃千處長一直都對此活動十分的支持,也給予適時的協助,讓活動得以順利地進行。然而,卻一直沒有機會與張處長坐下來針對災後安置,未來重建的想法交換意見,甚至是彼此之間的認識,因此特別在安置作業已經逐漸步上軌道的此時,安排拜訪張處長。
張處長說著他接下來在山上的規劃時,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展露出充份的自信,他希望高雄縣政府能協助他在山上找一塊地,錢他可以自己想辦法,他要蓋一間有原住民風格的房子,裡面可以涵括兒童圖書室、手工藝工坊、部落教室、社工服務據點等等功能,未來若做出成效,還能進一步成為外來資源與部落的對口,讓資源作更有效的運用。
為了這個夢想,他已經展開了準備的工作,目前在營區內已經有手工藝教室與部落工坊,設備雖然簡單,卻讓抽象的夢想開始具體化,張處長說:先讓部落族人看到自己的文化所呈現的「價格」,而進一步看到「價值」,最後看到文化與自己的關聯。目前他們在進行的是原木製成的錀匙圈,約一個拇指大的原木鑰匙圈,充滿質感,加上刻印上的圖騰,讓人愛不釋手,未來甚至可以考慮量身訂作,為商品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張處長在山上所規劃的據點並非是一個美麗卻與原住民無關的夢想,事實上在現有的安置營區內所呈現的許多小細節,處處可見到對人性與文化的尊重。張處長說別人在發放捐贈衣物時,是將衣服堆一堆,讓族人搶成一團;而他的做法則是先派志工將衣服折好,分類,並貼上價格標籤,然後發給族人1000元的點卷,讓族人像是逛街購物一般享受,每位族人都很開心,也不會有被施捨的感覺;前陣子各安置中心新聞見報的起居室隱私問題,在鳳雄也不成問題,張處長早已花錢請部落的木工師傅為族人打造溫馨又私密的環境,雖不能說是十全十美,卻也已經足敷使用。而木工師傅原本採以工代賑給予800元津貼,但師傅反映他是師傅身份,價格是一天2000元,張處長可以接受這樣的要求,但他也誠實表達2000元對他而言負擔太大,權衡之下給了一天1500元的工資,雙方賓主盡歡。這些作為都顯示出一種對人性的尊重。對文化的尊重方面,則篩選外來資源是否符合原住民需求,四書五經雖然好,但是卻不是原住民文化脈絡中的教材。
「災後不是悲情的,應該視作新生命萌發的契機」張乃千處長展露出一貫的自信。山上現有的住屋都不是原住民風格的屋子,這次風災正是一個重建原住民住屋的絕佳契機,而這也正是社造的精神,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都還沒看到一幢原住民風格的住屋被興築起來,這是很可惜的。同時擁有社工與社造經驗的張處長談起重建,可以提出具有長遠規劃的想法,也可以做到很細緻體貼的災後心靈陪伴。九二一後,家暴事件突然增加四到六倍,這是因為災後人心紛亂,當孩子的需求無法被滿足時,只能以哭跟鬧來反應,卻讓大人更加地煩躁,而增加了家暴的機會;為此,張處長特別在安置的第一時間於營區內設立育幼院,將孩子集中起來特別照顧,減低了家暴事件發生的機會。
然而事情也不是都這樣順利的,但是最難的階段已經渡過了。張處長回憶起剛接掌安置中心的時候,災民對於勵馨基金會並不認識,也缺乏信任,畢竟身份的異同,難免讓人質疑行為背後的動機;然而,在持續的互動,真誠的關懷,細心的照料與陪伴,逐漸建立起彼此的認識與信任,而這樣的信任讓一切事情的推展變得容易許多,甚至這份信任也是未來陪伴部落族人重建家園的基礎。
張處長隨後帶我們去參觀他們的手工藝教室、電腦教室、兒童圖書室、育幼中心、族人的起居室等等,可以說山上那間多元服務據點的雛形已然完備,也已經作足了充份的準備,待用地解決後,一切就可以立刻付諸實行。看著辦公室前一排排的原住民故事、神話的圖書繪本,讓人再次打從心底佩服,張處長對原住民族文化的尊重。此行,讓我們在安置與重建的觀念上收穫甚多,也為未來合作打下了基礎,面對未來的重建之路,我們希望學習張處長正向的思考,就如他所說的,災後或許百廢待興,卻也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圖說】辦公室外陳列的圖書有心靈成長也有以原住民族的神話故事為主的繪本,展露對原住民族文化的尊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