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 : 100.08.29(一) 10:00-12:00
地 點 : 大愛園區C區B2教室 (希望廣場旁)
主講人 : 陳俞志醫師 ( 署立旗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 Aug 24 Wed 2011 14:03
【公共論壇no.197】向疼痛說不—談關節保健與五十肩
- Aug 22 Mon 2011 20:40
美濃社運精神領袖、旗美社大校長鍾鐵民老師過世
美濃的社會運動精神領袖鍾鐵民老師今日下午2點35分於家中過世,紀念網站http://140.112.64.207/ctm/ 歡迎大家獻上對鐵民老師的祝福與思念。
鍾理和紀念館的推手、作家,旗美高中退休的鍾鐵民老師走了。
- Aug 18 Thu 2011 17:10
【行政處公告】0819 行政處暫停服務
- Aug 16 Tue 2011 16:39
【大高雄社會論壇】系列活動之3~「後石油時代台灣的能源、水與土地」工作坊
- Aug 03 Wed 2011 11:56
農民種源保育教育推廣講習班─種子自主權及種源保育工作坊
- Jul 28 Thu 2011 16:58
【行政處公告】0729~0730 行政處暫停服務
- Jul 26 Tue 2011 16:12
【公共論壇no.196】《滋養地球的新方法》巡迴講座─讓生態農業成為主流

看守世界研究中心著;
看守台灣研究中心/台灣師大翻譯研究所 /輔大跨文化研究所 合譯
- Jul 22 Fri 2011 09:31
【第十屆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說唱農村:林生祥
- Jul 22 Fri 2011 09:26
【行政處公告】0722~0725 行政處暫停服務
- Jul 21 Thu 2011 14:59
【第十屆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工作坊場地—杉林葫蘆藝術工坊
今年的農村工作坊場地選在「杉林」,那是一個在旗美九大區裡比較容易被忽略的區域,相鄰的美濃及甲仙都是觀光旅遊知名的點,夾在中間的杉林常常僅是遊客路過的風景,也因為如此,在鄉村旅遊風行,豪宅、休閒設施進入鄉村的同時,杉林仍保有單純的農村風貌,尚未被開發的潮流波及。
十年前,杉林的鄉親開始想要推動地方特色產業,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杉林,環境與土質適合栽種瓜類,除了第一級生產之外,希望能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當時也有緣與葫蘆工藝大師-「龔一舫」老師結緣,將葫蘆的價值提高至工藝與美學的境界,於是杉林鄉親也開始推動「葫蘆工藝」產業至今。
葫蘆,其實就是餐桌上常見的瓠瓜,易於栽種及管理,產量高,所以市場價格便宜,葫蘆工藝的推廣,便是希望能提升農產品的價值與產值,也希望能賦予農村新的活力。
- Jul 20 Wed 2011 19:02
【第十屆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案例分享(1):向農村學習-姚量議
回到農村之前
文 / 姚量議(台灣農村陣線青年、高師大地理所碩士)
初秋,田埂上長滿了鳳凰羽毛般的菅芒花。收割後,金黃色的稻田換成褐色的地毯,菅芒花像是被劃在其中的一道道白線,遠遠望去親像廟埕上眾人圍觀的棋盤。此時,紅尾伯勞神氣地站在樹梢上大肆鳴叫,彷彿說著:這都是秋風的傑作。農人、農作物與地景,始終配合著氣候環境規律地走著、走著。
我生於彰化沿海的農村,在生產農漁產品的環境中長大。阿公生前種稻、種蒜,父親至今仍經營養雞場,他們都靠著農業的收入維持家計,我們家可以說就是典型的小農戶。我的家鄉線西,氣候和水源之故,一年只能兩作,第二作大多農民選擇種植蒜頭。蒜頭的種植、採收,養雞場的經營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於是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漸漸地成為家中的勞動力之一。投入農事勞動意味著孩子得學習農業管理的基本能力,像是雞種的認識、作物養成時間、蒜頭該種多深、相隔間距多大等等。這些作農的概念即成為日後我求學時,理解農業最重要的經驗基礎。
從小成為農事的勞動力,並不意味著父母希望我長大投入農業。我們家與一般的農村家庭一樣,每當功課表現不好時,父母對孩子總是告誡:「你若是不好好地讀書,以後就像爸媽一樣,在日頭下作農、作工,堅苦得要死。」符合父母預期地,我也搭上出外求學的列車,高中畢業後到都市求學。
- Jul 20 Wed 2011 16:20
【重建站】0720回報社區雨勢狀況
- Jul 20 Wed 2011 16:20
【第十屆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案例分享(2):在農村學習-瓦歷斯.貝林
來自南投仁愛鄉的瓦歷斯.貝林老師,賽德克族人。
從擔任前原民會主委到投入務農行列,
農場全面使用綠生農法,主張以自然堆肥方式結合具備有效性微生物菌群的土壤,
讓作物的生長更天然及無毒。
工作坊將請老師介紹綠生農法及如何帶動部落的人一起投入,
- Jul 19 Tue 2011 01:48
【重建站】0719回報社區雨勢狀況-多處道路中斷
來自六龜新開重建協會的夥伴
1. 高133現到新寶橋災修工程路段有危及安全之疑慮,請民眾注意行車安全,盡可能不要前來。
2. 高133縣道8.5K處因豪雨導致排水不及道路積水未退。
- Jul 18 Mon 2011 14:22
【重建站】0718回報社區雨勢狀況
馬鞍颱風走了,但是西南氣流帶來的大雨不容小覷,
據氣象局預報,週四前南部雨不停,偶有局部大雨。
0718社區回報
- Jul 18 Mon 2011 12:52
【第十屆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農友介紹
從2004年的農村工作坊開始,我們規劃了"農家住宿",希望工作坊的學員除了課程的討論之外,能在一天一夜的農家住宿過程中,更貼近農民的生活。今年,我們邀約了幾位耕作資歷很深的農友來跟大家互動,他們的學問與故事,等您與我們一起來發掘!
杉林范德金
杉林的土質與氣候適合栽種瓜果類,「紅孩兒木瓜」便因為甜度夠、口感佳,在市場上享有美譽。種植木瓜十多年的范大哥,跟大多數的農村子弟一樣,年輕時出外打拼,因為做營造工程幾乎走遍全台灣,民國80年左右決定回到杉林老家做農,栽種絲瓜、敏豆、木瓜等作物。
杉林有機園區金蕉伯
- Jul 18 Mon 2011 10:24
【第十屆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案例分享(2):在農村學習-黃郁仁
黃郁仁老師一邊做著農事的同時,亦撥出時間製作資料豐富的簡報檔,這真是令人敬佩呢!
身為學員及工作人員的我們,也應該為農村工作坊留一些時間做提早閱讀的動作,
- Jul 16 Sat 2011 11:35
【十歲˙實穗】老照片巡迴展7/19-25到甲仙~
社大十年老照片巡迴展即將到甲仙囉~
甲仙的展出地點在南橫三星遊客中心的休憩平台
屬半戶外空間 近日的午後豪雨也讓我們有些傷腦筋
甲仙探課員淑卿快手快腳地去買來的遮雨帆布 與工作人員一起掛起了簡易的防雨設備
- Jul 15 Fri 2011 18:35
【重建站】0715回報社區雨勢狀況
- Jul 15 Fri 2011 18:24
【第十屆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案例分享(1):向農村學習-徐銘謙(2)
李奧帕德砍樹的哲學課
文 / 徐銘謙(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副執行長、地圖上最美的問號作者)
從阿帕拉契山徑右側往上切出步道,泰德帶著我們鑽進一片樹林,沿著樹上綁著的螢光布條前進,在及腰的草叢中泅走,背上工具不時被樹枝勾住,必須等待後面的隊友協助解開。螢光布條的終點,接上了一條開挖到一半的泥土路,路面還不平整,上下邊坡的邊緣也還不清楚,還有一些灌木雜草散生。原來這裡就是本週要開新路(relocation)的工作點,目標是完成接回山徑主線的最後700呎。
在泰德與當地羅納克山徑俱樂部(Roanoke Appalachian Trail Club,簡稱RATC)的幹部一同拿著橘色小旗、確認新路徑時,我們要先往前修整去年開闢到一半的步道,讓這條閒置山中半年多的路徑更像樣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