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冬日好。
近日社大接到許多詢問月曆的電話與來信,謝謝大家的支持與期盼,新的一年,旗美社大仍將推出自製月曆。
2013年月曆主題「食物,人與土地的美好結晶」,邀請繪製《有詩同行—莫拉克風災文化重建詩集》插圖的建志,擔任美術編輯;而繪製明年月曆插圖的是建志的父親,即台灣早期的電視廣告片大將,創造「乖乖」招牌圖案的林蒼筤先生。如此堅強夢幻的組合,將為大家合力呈現旗美地區具有在地自然條件及文化特色的食物,以及人們耕種、採收、加工時,厚實動人的勞動身影。
各位朋友,冬日好。
近日社大接到許多詢問月曆的電話與來信,謝謝大家的支持與期盼,新的一年,旗美社大仍將推出自製月曆。
2013年月曆主題「食物,人與土地的美好結晶」,邀請繪製《有詩同行—莫拉克風災文化重建詩集》插圖的建志,擔任美術編輯;而繪製明年月曆插圖的是建志的父親,即台灣早期的電視廣告片大將,創造「乖乖」招牌圖案的林蒼筤先生。如此堅強夢幻的組合,將為大家合力呈現旗美地區具有在地自然條件及文化特色的食物,以及人們耕種、採收、加工時,厚實動人的勞動身影。
南部社大學員學習交流論壇
邀請您參加!
活動緣起:
社區大學成立以來,課程往往透過不同的設計,改變許多人的生命路徑,刺激學員對自身生活經驗進行意義探索,他們透過在社大持續學習,將知識轉化為力量與行動,致力活出自我價值外,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而這些發生在學員身上的深刻改變,卻因為社大工作事務的繁忙而經常被忽略,甚為可惜。
時間:101年11月18日 下午3-5點
地點:旗山生活文化園區 學堂咖啡館
《國家公園法》於99年11月12日經立法院修正三讀通過,台灣具有值得保存的自然生態、人文史蹟、特殊地貌,得依《國家公園法》第6條第2項增訂內容所示成立「國家自然公園」。100年12月6日,高雄市的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正式掛牌,成為國內第一個國家自然公園。美濃國家自然公園討論與規劃目前則處於現在進行式。
相對於「壽山」屬大高雄都會地區中難能可貴的綠地,「美濃」則位於玉山山脈尾稜的淺山地區,是座仍保存客家文化深厚底蘊的農村;另方面,和我國多處位於荒野地帶的高山型國家公園相較之下,位於淺山地區的國家自然公園勢必會更加緊鄰聚落社區和農村。如何讓熟悉山林的居民參與保育、並同時建立社區永續發展的互饋機制,不只是目前國際和國內保護區治理典範轉移的重要命題,更是現今在討論美濃國家自然公園時應仔細思考的視角:如何從過去的一個願景,進一步透過制度面的建立,真正落實到社區之中?
農村的生產文化和淺山生態的維繫復育二者實密不可分,也唯有將平原地區農村地景保存和淺山地帶山林保育二者互相連結,「打造生態家園」的實際願景才得以落實。此次「美濃自然公園與農村發展」工作坊的主要論題是:「環境與農業的結合、文化與農村的保育、社區經濟平衡發展等議題,有沒有可能透過『國家自然公園』此種保護區制度運行得以實踐?」對於靠近人類聚落的淺山地區進行山林保育、藉由社區協力關係帶動農村的有機發展、研擬相關配套減緩農村土地不可回復的開發。並且,更進一步地讓農村與都市社群能夠建立起彼此友善、互惠的網絡連結。
日期 : 101年10月25日(四) 8:30~10:00
地點 : 旗山社福館106教室
講座名稱:簡易自我保健運動~讓你遠離腰痠背痛的困擾
講座時間:101.10.16(二) 9:30~11:00
講座地點:旗山區大林社區活動中心
講 師:葉日熹(義大醫院骨科醫師)
自然生態影像推廣講座(甲仙場)-山水甲天下
時 間:101年10月12日(五) 19:00~21:00
地 點:南橫三星遊客中心
講 師:楊俊朗(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
緣起:
社會的多元與進步有賴公民意見的積極參與,起源於2010年的「大高雄社會論壇」,乃是縣市合併後統合整個大高雄地區,匯集公民社會力量、發展公共議題的重要對話平台。此次,論壇主題定調為「國家公園與公共財治理」,邀請大高雄地區的公民團體深入探討近年備受關注的「美濃國家自然公園」議題。
文/羅素玉(旗山大林社區)
因為八八風災,我走入社區更深層的區域,與社區建立更深的感情。
民國98年我擔任教會代議長老(牧師不在教會時)要代理牧師處理教會事務,8月2日起牧師休假15天,而這段期間是我人生中經歷最深的日子。8月8日莫拉克颱風帶來大風大雨,9日教會照常舉行禮拜,原邀請台南的牧師來主持,因風雨太大牧師沒辦法來主持,身為代議長老的我只好帶領弟兄姐妹一起唱詩歌及短短的分享,感謝主終於順利完成了早上的禮拜。
莫拉克颱風(大水)帶走了社區三位居民,其中兩人是夫妻(太太是社區志工),更傳出小林、三民鄉(現在的那瑪夏)、桃源…..許多地方已經造成超級大的災害,9日下午陸續傳來山區那邊已有傷亡的消息;那瑪夏民權教會與大林教會結為姐妹教會,常有聯絡互動,當聽到姐妹教會遇難而傷者也陸續送到旗山醫院來,隨即召集長執同工及會友到醫院協助受傷的兄姐。
大家站在急診室門口,每進來一輛救護車大家就蜂擁而上,當時大家的心情都是又著急又心疼!天色越來越暗而大雨就是下不停,接送傷者的救護車不停的在旗山國中與醫院當中來回穿梭,一下子是直升機、一下子是救護車,帶來的都是傷患及一些老弱婦孺,大家的神情看起來是又怕又餓,全身髒兮兮的,真是無法形容的景象!當天晚上中會緊急召開會議,決定在教會設置安置所來安頓從各地來的災民。陸續來到安置所的災民,個個身上背著各式各樣的家當,有的甚至沾滿泥土,臉上看到的盡是愁眉苦臉,沒有一絲笑容,社區志工及居民自動自發上前安撫、幫助他們,社區居民發揮庄腳人的熱情,大家無怨無悔的在安置所與災民相處了近一個月,陪他們哭、陪他們笑,希望能讓災民感受到愛而能撫慰他們心中的恐懼與傷痛。
文/呂月如(六龜寶來重建協會)
人生,大概都是難以預想控制。你很難去明白下一刻你的人生會發生什麼事情,又為何發生,我,也是一樣。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人生會和「老人」有關聯。以往,照料中風祖父母的擔子除了父母,就是妹妹了。
文/周依禪(旗美社大重建站專員)
3年,對莫拉克風災重建區域的人來說,可能是一條回不了家的路,可能是重生的另一段生命旅程。3年了,你還記得多少關於莫拉克的片段?是路塌橋斷、災民抗爭?還是普羅旺斯永久屋、災區觀光復甦…?我們想說,重建的故事每分每秒都在發生,那些密實的故事充滿力量,透過《再見莫拉克》專欄,透過參與重建工作的夥伴,親身的經歷與紀錄,再度看見莫拉克留下的故事,也象徵重建區要與莫拉克說再見,不再受風災之苦。
第五組
農家:卓清林
組員:劉津君、周依禪、林芷琪、胡文薰、吳孟屏、劉婷筠、江筱萱
文│吳孟屏
第六組
農家:李文彥
組員:林怡伶、賴宣羽、謝爾庭、林友婷、黃筱雯、蔡敏榆、陳廷軒、彭燕輝
果汁跟果園背後的故事
第一組
農家:鄧素琴
組員:胡晉維、陳昭宏、黃琴茹、顏循芳、陳坤龍、江怡廷、何遠略、李依柔、王芊鳳
文│江怡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