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 1 13 願景工作坊
地點:旗山文化園區
參與人員:正揚、Dr.鍾、老爹、淑華、品嫻、靜慧、梅屏(上午)、曉君、宗燁、逸姿、宣竹

會議程序:上午:個人心中的社大組織圖像
     下午:社大整體的組織圖像、社教司計畫討論

個人組織圖像

淑華:


1. 社區教育:包括課堂、非課堂,並重。
2. 知識累積回饋到社區教育。
3. 議題串連:
區分:內部,九鄉鎮
    外部,農業、環境
皆回歸「社區教育」課程規劃。
4. 「社區教育」為核心

宣竹:

工作職位期待:希望在總務「農忙」期(12月底~1月初)太忙而無法幫忙到大家時,大家能夠體諒。
做編輯的時候成就感很大,因為可以看到成品,以及對看似枯燥的編輯工作很樂在其中。

正揚:

問題意識:從社區需求而來回應。
課程上的學習是起點,不是終點。分三個層次:1.反思生命;2.關心週遭﹔3.行動
最初標下社大的原因:
1. 當初愛鄉協進會本來要向政府委辦經營客家文物館,開始面臨過去兼職人員轉型為專職人員的機會,並因此組成了一個團隊,後來沒有獲得經營權,剛好又有高雄縣社大招標,因此就將團隊轉為做社大的工作。
2. 創造美濃年輕人在社區工作的機會。
3. 過去愛鄉累積許多社會資源和能量,有被外界質疑是否把握太多資源,經營社大也是將過去集中的能量擴大、散步到各鄉鎮,做更多的事,以回應外界和自我組織的內省。
例行性工作:
1. 業務方面:縣政府契約 2.個人方面:訪談、記錄、討論。

逸姿:

期待:學生達成自主性學習。

靜慧:

老爹:覺得對理念和問題意識不夠清楚是嚴重的事,認為理念和問題意識就像是社大的「根」、而作法和工作環境是枝葉。
宗燁:像執行長的組織圖像,清楚理念和問題意識,同時也包括對工作團隊及作法的圖像,就如同掌握「人員」及「事情」。工作團隊和組織推行工作皆是靜慧重視的事情。

品嫻:

收穫與繼續留在社大的理由:看到學員經由課堂學習,走出家裡展現自主,並能關心周圍的人和回饋社區,很感動,也會很有成就感。

老爹:

整合美濃導覽解說,並擴大到高雄
社大打破老爹過去的準繩(ex. 吳鳳是虛構人物)
並開使用行動克服過去僵化的思想(騎車走左邊)
這段時間社大也開啟自己的視野,從過去對公共事務的漠不關心,轉而現在積極投入。
有時候會不想來社大:因為覺得會碰到很多限制,還有準繩被影響。但又希望能來這邊獲得新的收穫。
也擔心自己在社大的位置,在意別人的看法。

曉君:

1. 看到母親來到社大後的轉變,由過去扮演忍受父親的腳色轉成能夠解釋父親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原因。
2. 社區自主學習的發展是由課程作為發端。

宗燁:


大家共同的組織圖:


城鄉交流起因:
啟尚哥、愛鄉協會討論出來,有鑒於來自城市的人總是從鄉村拿取利益,但並未讓他們真正了解農村的好,所以希望能夠透過深刻的城鄉交流,讓都市人明瞭農村的好,將農村讓大家真正的了。
另外當時也正逢靜慧要走,所以希望能以這個工作留下他。
在城鄉交流委員會之前,社大就已經持續在關注農村的問題,包括「農村是一所學校」的口號喊出,以及農村工作坊等。
因此2004年城鄉交流委員會成立。

城鄉交流起因的討論,讓大家較為瞭解社大近年來關注農村的原因,而這個關注也並非在城鄉交流才開始,而是在創校之初即持續關注

提出關於「課程」的疑慮和擔心:
1. 過去工作人員擔任學務、課務職位時的挫折:交代下去的事情大家並無法確實落實,例如公告。
2. 因為其他人未確實落實負責部份,影響工作完成度,降低士氣。
3. 淑華:不認同宣竹所說,社大是開放工作人員可以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還是要考慮到社大本身應該被執行的工作,應該要把本分做好,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連該做的都沒完成。
4. 宗燁:認同宣竹所說社大有給工作人員開放度,且認為當自己想要玩些不一樣的東西時,若只是想要自己玩,則大可利用上班外的時間,若認為很想拉大家一起玩,這個很值得玩時,就要試圖說服、打動大家的心,才可能實現「共同完成」的理想,且若要和工作人員一起玩,那和「社大」的結合也是必須要考慮的面向。
5. 鍾博士:課務、學務專員必須要針對自己的業務提出執行架構及藍圖,然後再由大家來提供意見與修正,若完全開放的請大家來一起想,最後則是會「什麼也想不出來」(因為大家一起想=有別人想)。

關於社教司討論:
課務:品嫻
學務:逸姿
城鄉交流:靜慧、老爹
活動-觀摩:宣竹,共辦5次(2次工作人員、1次講師學員、1次由兩個學程合辦)
農村工作坊-總召:靜慧  副總召(秘書):宗燁
公共論壇-逸姿
出版品-校刊、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旗美社大 的頭像
    旗美社大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