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施炳霖老師。

施炳霖老師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現為台東體中生物老師並為台東大學應用科學系講師,教授普通生物學,並曾參與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以及高中生物教材之編纂。專長為 植物資源調查以及植物分類,尤其專精於蕁麻科植物之分類研究。


各章節提要
CH1  擘劃消除飢餓的新路線
全球七十億人口,仍有近十億人在挨餓。本章綜觀全書。

CH2  讓生態農業成為主流
生態農業的產量能和工業化農業的產量一較高下嗎?不同區域或條件下,有何優缺點或難以實行的地方?

CH3  蔬菜的營養與經濟潛力
微量營養素是健康的關鍵;利用本土蔬菜育成新品種,可帶來經濟潛力?

CH4  讓每滴水生產出更多糧食
綠色革命不見得適用於所有地區。簡易取水設備及綠水使用效率高的灌溉系統,包括雨水收集儲存系統,可生產更多糧食作物。

CH5  由農民主導研究與發展
由農民主導的創新,會為農民帶來那些好處?

CH6  非洲的土壤貧瘠危機與饑荒威脅
綠肥覆蓋作物有多重用途,並改善土壤肥力及恢復生態。

CH7  維護在地食物的生物多樣性
恢復食(作)物多樣性,有助於生態系統的維持。

CH8  面對氣候變遷與打造恢復力
面對氣候變遷的做法:
1.氣候調適未知論:哪些方案真正有效? 
2.種樹減緩氣候變遷:FMNR與回綠的策略(重要誘因)及成果(影響)。 
3.餐桌上的氣候危機:新林農場所衍生的農業改革運動。 
     工廠化畜牧場及工業化農業為何是氣候變遷的元兇之一?誰造成的?如何改變? 

CH9  收成後損耗:備受忽略的問題
收成後有那些損耗?減少各類農畜產品損耗的簡易方法有那些?食物供應鏈的熱量損耗近六成! 

CH10  餵養城市
城市農業有那些創新做法?有何好處?有無缺點?

CH11  善加利用女性農民的知識與技能
非洲女農約佔農業人口的75%,但習慣上她們向來被邊緣化,未被賦權!

CH12  投資非洲土地:危機與轉機
外來的商業投資,對於非洲的未來有何可能影響?是好是壞,如何評斷?

CH13  失落的環節:不只是生產
除了生產的考量之外,還有什麼該做的?永續農業?

CH14  改善食品生產,從畜產做起
改善食物的生產,畜產的重要性為何?如何養得好,養得健康?

CH15  滋養地球之道
滋養之道:總結。

《2011 世界現況,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台灣觀點/郭華仁(台大農藝系教授)
http://twwatch.blogspot.tw/2011/09/2011.html

台灣能從非洲學到什麼/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學系榮譽退休教授)
http://twwatch.blogspot.tw/2011/09/blog-post_09.html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旗美社大 的頭像
    旗美社大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