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些沒被拍進去的事-解剖八八紀錄片
民族誌影像倫理座談南部場


時間:2012年5月26日(六)下午3:00-6:00
地點:杉林大愛園區C區希望教室B4
主辦:台灣影音展演藝術產業工會、社團法人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
協辦單位:國科會人類研究倫理治理架構建置推動計畫


主持人:蕭立峻(影產工會理事長)
座談:莎瓏•伊斯哈罕布德(《Alis的心願》導演)
陳安琪(《在路上》 導演)
余欣蘭(《在路上》 導演)
羅興階(《爸爸節的禮物-小林滅村事件首部曲》 導演)
以及多位影片被攝者

座談介紹:
2009年的八八風災,對南台灣山區造成重大的災情,許多影像工作者進到災區,對災後重建進行紀錄。拍攝工作一方面出自於導演的社會使命感,另一方面也大多受到政府或民間單位的補助。如今,這些影片陸續完成,形成為數可觀的「八八災後紀錄片」,在各種大小影展中放映。不同於一般的映後座談,這場座談要討論的不是影片內容,而是特別針對影片的「拍攝過程」,檢視導演與被攝者/出資者/工作團隊之間的關係,並邀請到三種不同身分位置的影像工作者,包括本身是布農族的導演莎瓏•伊斯哈罕布德,八八災後除了協助另一位導演馬躍•比吼進行影片剪輯,自己也完成一部紀錄藤枝部落的紀錄片《Alis的心願》;陳安琪是好茶部落的魯凱族人,在參與了女性影像學會辦的八八庶民影像培訓後,與她的大學同學余欣蘭開始一起拍攝自己部落,完成影片《在路上》;羅興階則是長期紀錄台灣社會運動的漢人導演,影片作品《爸爸節的禮物-小林滅村事件首部曲》,紀錄受災最嚴重的平埔聚落小林村。

討論提綱:
1. 拍攝前期
拍攝經費那裡來,出資單位有何要求
如何找到被拍攝者,如何說服
被攝者為何接受拍攝

2. 拍攝中期
拍攝對於被攝者生活的影響
導演如何呈現不同立場的人,如何處理自己的意見與被攝者的差異
(以選擇住在山上或山下為例)
導演是否介入到八八重建的抗爭/爭議/運動中
拍攝團隊如何分配工作與資金

3. 拍攝後期
公開放映前,導演是否先讓被攝者看過片子,若被攝者有意見,是否修改
出資單位對影片內容的取捨,是否會產生影響,版權歸屬
影片完成後如何傳播
被攝者對於影片有何期待

民族誌影像倫理規範座談會簡介:
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擬建立一套關於影像工作者均可在研究和拍攝上使用的視覺影像的倫理規範。這些規範的方針對於製片者、攝影家、博物館策展人、行動者以及田野工作者,在尋求如何具有責任的使用這些他者的影像上,是相當有幫助的。任何對影像倫理有興趣的人,不論是影像的生產者、消費者,或是這些影像的主體(被拍攝者),都歡迎出席座談會並且提供回饋和意見。

前往大愛村的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
1.市區接國道10號末端旗山出口左轉接台3線右轉接台21線至杉林國中右轉大愛園區
2.由國道1號(中山高)至鼎金系統交流道接國道10號往旗山方向後續路線同1.
3.由國道3號(南二高)至燕巢系統交流道接國道10號往旗山方向後續路線同1.

大眾運輸
搭乘「高雄客運」往【甲仙第8032路線】,經【杉林國中站】下車,向前步行約5分鐘
• 點此參考位置與路線:Google map

進入園區的路線(現場可參考大愛廣場前的地圖告示)
沿大愛路直行(面對大愛廣場的右側),右轉和氣街,繼續前行直至「希望廣場」。C區希望教室B4就在面對希望廣場的右側,較靠近和氣街的那一間。 


預告片:
《Alis的心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LKfYi6FzSE 


《在路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sCQsEsN_kg 


《爸爸節的禮物-小林滅村事件首部曲》
http://tiff2011.pixnet.net/album/video/148480499《爸爸節的禮物-小林滅村事件首部曲》a-gift-f 


備註 由於時間限制,座談會中,僅會放映三部影片的片段。若希望觀賞全片,請注意未來影片放映資訊,或自行跟導演接洽 。

活動連絡人
王冠人(阿冠) 0921686586
對活動有任何疑問,或找不到路的,都歡迎來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旗美社大 的頭像
    旗美社大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