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開始整理拜訪賴青衳的過程,雖然還不到一個月前發生的事情,可是今日
寫來卻覺得當時的拜訪的輪廓有點模糊。上網key in「賴青松」三個字,馬
上跑出來許多相關的文章及網頁,篇篇文章都與二月拜訪時的情況相去不遠。
所以,我就寫自己印象深刻的部份,至於其他,大家可以到以上的網站參考!

回憶2月26日去拜訪賴青松的情境,剛開始好像是就農民市集的活動,青松大
哥很好奇活動舉辦的情況,如消費者很關心到底是真有機,還是假有機的農產
品。他也回應目前消費者的心態,大家都都寧可選擇便宜的,不願意選擇昂貴
,即使有能力購買有機農產,但大家都害怕被當做是冤大頭,所以安全性的問
題全放在第二順位作考量。的確,很久以前有一次到夜市看到一台載著滿滿的
蓮霧,號稱是有機栽培的,於是慫恿媽媽買一些回去吃吃看。回去之後,馬上
拿了一顆蓮霧來試吃,沒想到才吃了一顆之後,舌頭馬上就有刺刺的感覺,令
人覺得很不舒服。後來,自己也不敢碰剩下的蓮霧,因為覺得很恐怖。身為消
費者,的確很害怕花了大錢,卻買不到安全的食物。

一般我們都會覺得醫生要有醫德,卻從來不曾希冀農夫也應具備農德。在醫食
同源的概念中,雖然大家十分注重醫療的安全及食物的均衡,但對於掌握食物
生產幕後最重要的農夫,似乎大家都忽略他的存在。在日本,農夫對於施農藥
的觀念,大多是「預防重於治療」,所以還有所謂的「農藥防除月曆」,提供
農民在何時可以噴灑何種農藥。而這樣的概念似乎在日據時代,傳進了台灣,
目前台灣的農民也承襲了這樣的方式,對於預防的觀念十分注重。(之後在採
防謝文昌大哥時,他也著重如何預防粉介殼蟲)另外,大規模的噴灑農藥,也
是日本以往的農業特色,但日本的山村、農村、漁村距離相差不遠,在施行大
規模噴灑時,農藥會隨風吹、跟水流,由於各區的需求不同,某些地方受惠,
可能某些地方就有損失,所以也會引起民怨。

而目前社會除了要求生產者的生產過程要嚴謹外,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有機農
產辨識的能力也不足。消費者進入有機商店時,首先只在乎產品是否為有機生
產,若不是,便轉頭就走,也不會試著了解農民生產時遇到困難。「土地不說
話,是因為祂沒有口。人會說話,卻無法口出真心。人與土地的結合,由人說
出土地的話」。所以,農民應該是土地的最佳代言人。可是現今的狀況,農民
不只傷害了土地,也傷害自己的身體。

之前在主婦聯盟工作時,也發現雖然農民生產的的農產品在通路上獲得廣泛的
支持,但是對生產者而言,卻是無利潤可言的。(為什麼會這樣?忘了青松說
的原因,知道的人可以再補充)

日本目前加入共同購買組織約26萬戶,而人力配置的部份,組識部:物流部為
4:6。組織部,主要負責宣傳,以及和客戶溝通的工作。雖然,提供產品給客
戶是共同購買的主要工作,可是在買賣之間居中協調的事情,需透過組織部的
人員。所以,雖然穀東俱樂部的會員已達300多位,但是青松大哥覺得他會想
減少會員的數量。因為他覺得當一個人面臨300多位的會員時,所要處理溝通
的事情就非常繁多。因為身為管理者,想把所有的訊息完整地傳達到另一方,
而避免有資訊不對等的情況產生,讓穀東不要只像市場上的消費者一樣,只有
交易的關係存在,而沒有達到互信互諒的心理層面。只有彼此互相了解信任的
街情況下,當發生天候不好,導致產量減少時,穀東可以坦然接受這一期可以
拿到的米比較少,可以了解農業是需要看天吃飯的,對於農民的辛苦有更深一
層的體認,讓共同購買成為農民的另一種型式的「保險」。

而生活於都市的普羅大眾,雖然他們擁有優渥的財力,但他們卻無法嚐到最新
鮮美味的食物。由於城鄉的距離,由於批發市場近貨遠賣的契約關係及等等,
反而在鄉下的民眾無用花費昂貴的費用,便可以得到更多及更佳的食物,而城
市人卻需要一把一把銀子大筆付出。

由於已經超過截稿的日期了,相信之後社大還會跟青松有更多的接觸,所以就
先寫到這裡…以後有機會再補充

更多有關青松的網頁資料.....
1.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19680
2.http://publish.lihpao.com/Education/2004/09/21/04E09201/
3.http://publish.lihpao.com/Education/2004/12/18/04D12191/
4.http://www.bwmc.org.tw/Tfr/tfr_64/tfr_64_14.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旗美社大 的頭像
    旗美社大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