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穀東俱樂部到日本的稻作信託組織

2004年,在長年從事有機耕作的何金富先生及一群友人同好的發起下,以一句「相招來做田,讓都市人吃到自己種的米」的口號,募集了大約三百多戶的都市家庭,來到後山的宜蘭鄉間實際耕作水稻。  

基本上,穀東的參加資格沒有特別的限制,只要認同俱樂部「無農藥,非必要不使用化學肥料,尊重生物多樣性」的栽培理念,都可以加入成為穀東。每人每年度最少須加入一個穀份(15坪 ,預計產出約30台斤 稻米),最高不得超過十二個穀份。從整地、育苗、插秧到收割等田間勞務,大抵由一名田間管理員負責安排執行,平日穀東們可選擇閒暇的時間參與勞動,另外每逢插秧祭(三月)、收穫祭(七月)及冬聚(十二月)時,則主動邀請穀東們一起下田,目的在於創造人與土地之間共同的回憶。除此之外,穀東俱樂部最重要的精神在於共同分攤天災的風險,維持代耕農伕穩定的勞動收入,遭逢減產時全體穀東所得稻米減量,增產時則撥出部份盈餘作為公積金與管理員獎金。 

       另外,就在台灣的穀東俱樂部試圖走出新的稻米產銷模式的同時,同樣以米為主食的鄰國日本,也不約而同地出現一群有心的夥伴,選擇打破「消費者vs.生產者」的二元對立框架,只為了在祖先耕耘千年傳承的土地上繼續努力種作下去。

由於日本的稻作歷史長久,耕地幾乎遍及全國各個角落,農地破碎零散的情形較諸台灣恐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為了延續這些偏遠地區的狹小梯田,不少地方自治體便思案讓消費者介入生產過程之中,以消費者認養或信託(委託)生產的方式,一方面達到在地景觀農地永續耕作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達到推銷地方觀光及其他農產品的成效。參與者多著眼於田間體驗與支持偏鄉農田景觀的維護,較著名的例子有靜岡縣松崎町的稻田認養人制度(http://www.wbs.ne.jp/bt/matsuzaki/tanada/sub4-1.htm),以及石川縣輪島市的白米千枚田認養會員制度(http://www.city.wajima.ishikawa.jp/kankou/senmaida/o-na-gaiyou.pdf

另外也有由民間組織籌辦的稻作信託制度,以山形縣的新庄水田信託制度(http://www.nurs.or.jp/%7Esuiden/)為例,每位參與者加入的最低額度為一股三萬圓日幣,折算可分得 三十坪 水田所產出的稻米,若遭遇減產則由全體參與者平均分攤。此一信託制度最重要的目的在於推廣「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的栽培方式,並且支持農民拒絕基因轉殖的水稻品種,鼓勵其栽培流傳已久的在地種「さわのはな」。會員除了可參與插秧、除草及割稻等作業之外,平日的田間農務則委由八名在地農民所組成的栽培小組實際執行,採收後的加工及配送作業也由個別栽培農戶負責處理。
       另一個由民間主動發起的水田認養制度,則是大分縣豐後高田市小崎地區的「莊園領主制度」。小崎地區的水田開發史可回溯至八世紀平安時代的莊園開拓期,至今仍維持近千年前的古早樣貌。儘管如此,這般寶貴的田園景觀仍舊無法逃脫資本主義規模經濟的考驗,正當面臨是否接受農地重劃的關鍵抉擇時,在地的農民卻毅然選擇了另一條艱辛的道路成立「荘園の里推進委員会」,以保存歷史田園景觀及維持稻田耕作為前提,創設了稻田的「莊園領主制度」。
出資參加成為莊園領主的都市消費者,可自由選擇加入「莊園米」、「莊園產物」或「旱作」等不同項目,每年則依時令可收到不同的鄉間農產品。
     甚至連農業生產法人(株式會社)也開始加入這個「讓吃飯的人種田」的行列。在山梨縣中央市的株式會社「サラダボウル」,也在生產高級生鮮蔬菜的本業之餘,與消費合作社「コープやまなし」合作,推動「自己吃的米自己種小隊」計畫。參加種稻計畫的成員以家庭為單位,以無農藥、無化肥的田間管理為原則。日常例行的田間農務由公司的專職人員負責,生產隊員除了可在閒暇時參與勞務之外,每個月還可參加另外付費的田間主題活動。年輕的田中社長表示,接下來應該是農業技術必須付費學習的時代,就像上游泳課或網球教室一般,因此除了透過種田計畫讓消費者接近產地之外,更應該進一步提供多樣的農村趣味或農產品知識,例如發展成為套裝的農村體驗主題旅遊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