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郭凡箐
市場到處可見販售白蝦,但親眼目睹抓白蝦的過程還是第一次,此回拜訪養殖白蝦的對象是美濃陳豐元大哥。

出發前已先得知抓白蝦的時間大概在下午四、五點才開始,陪著太陽下山之餘,我與另一位工作人員-賜運也抵達了養蝦池,眼前所見的蝦池算是比較大的,約有零點四公頃左右,約有二十八萬隻白蝦,屬高密度養殖,動用了將近十人左右的人力,這些人力是由朋友、同業、家人而組成的,他們有種「分工」的默契,誰家要進行抓蝦動作,就去誰家幫忙。

因為此蝦池是農地改造的池,在放蝦養殖前得先加石灰酸檢中和,經太陽曝曬才可放水、放蝦苗,而地是沙或土都可以,只是管理方式不同;至於蝦苗是由專門的育蝦廠買來的,通常是由屏東地區提供,買進一尾成本約零點零三元;蝦池的環境對養殖白蝦很重要,水車需二十四小時打水,供給充足的氧氣,避免白蝦暴斃;水是由東港來的海水淡化而成(海水本身三度,在此只要一度即可),約二十天左右換一次,一次約三、四十公噸,若不使用海水,引地下水或乾淨的溪水,以鹽巴自行調配也行,效果差不多,另外需配合碳酸鈣或石灰改變水質,讓水PH值保持在8—8.5的最佳狀態;白蝦大部分的時間是在中層水一、二呎的地方游動,水位和水溫關係密切,溫度高,水要深,因三米以下水才會冷;溫度低,水也要深,因三米以下水才夠溫,以水位高低來控制白蝦游動地方的溫度,盡量控制在25度左右,若檢測溫度不符,再用地下水調解;陳大哥的白蝦一天大概餵食三次,採完全飼料,自己並沒另外調配;白蝦屬熱帶產物,從蝦苗到收成的時間是依氣候變化,夏天約四個月即可收成,冬天較冷,時間較長,約五、六個月才能收成,至於白蝦價格變化不一,會因節慶、季節產量、天氣等等漲跌,一倍之差的價格有時也會出現。

裝上照明燈,載蝦的仲介在旁等候,他們在池中插竿子,插竿子這個動作除了是做記號外,等等?也可作為補蝦網的架子,說到這竿子,是以蝦池多大而擬定需要幾支,通常一分地一竿,像這蝦池佔地四分多,所以需要五支,竿子量不夠的話,白蝦會抓不乾淨,另外也有提到蝦網,它是以支為單位,工錢有以支數來算(專門抓蝦的人),一支是兩千元,由飼主出錢。

有人在水中游移著,有人在陸上用電子磅幫忙秤重,再搬上專門載蝦子的車,載蝦的車他們稱「蝦車」,蝦車就是一般的貨車(有大有小),不一樣的是貨車上裝有固定的塑膠桶子。

蝦池的收成是以量來決定抓蝦的工作時間、次數,不過一般都抓一次,一次約四、五個小時,除非是蝦車載不完才會分兩次或三次抓,這次現場有兩台蝦車,一台是大貨車,約可載四、五千斤的蝦,另一台是小貨車,約可載兩千斤的蝦;抓蝦的工作接近尾聲,將電網掛在竿子上,用微電電壓開始進行電蝦動作,蝦從泥中跳起,一掃而空。

在場有許多叔叔、阿姨,他們說會從事這份工作是因為美濃被歸為水源保護區,原本飼養豬的飼主不得不強迫自己轉型;看別人養殖白蝦還不錯的陳大哥,自己也開始嘗試,很多技術層面、經驗的累積,前後失敗了兩年才成功,他道,使用農地養殖白蝦是不合法的,但他也強調「那也沒犯法」;白蝦在美濃算是高經濟產物,不過風險相對提高,如果有四池蝦池,一池失敗,就剛好與另三池的收入打平,換句話說,「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陳先生家的蝦完全沒藥物控制,若是白蝦出現問題(比如拖拉病毒:空氣中垂直感染,母體本有潛在的病毒),也沒辦法改善(除了超級輕微的水污染),另外,養殖白蝦衝擊最大的是農藥和颱風,隔壁田地若有噴灑農藥,那種環境根本就沒辦法養蝦;颱風會讓地熱上升,有時還會停電,水車沒有打水,氧氣不夠,白蝦難以生存;現在電費調漲,物價上升,成本增加,加上景氣不好,銷售降低,利潤已不如以往,像他們這種弱勢團體,沒有養殖體系,希望政府可以多重視或幫忙他們,讓他們更有信心繼續養殖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