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該篇文章應主婦聯盟「綠主張」月刊之邀所寫,刊登於綠主張第54期(2008年3月號),將陸續刊登曉君、正揚、宣竹的文章。

文/邱靜慧

       生產履歷制度的推動肇始於歐美狂牛症以及農漁產品藥物殘留問題,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國際間紛紛推動生產履歷系統,農委會回應此一國際趨勢,
2004年開始推動,預計2010 全面實施,只要農產品要銷售到集中市場,一定得有生產履歷才行。尤其面對貿易自由化的潮流,安全優質的農業成為國際競爭的必要條件,為了與傳統農業操作方式區隔,生產履歷制度成了必然趨勢。

 ※消費端的便利,小農生產端的沈重 
        雖然這個政策是為了保障農產品安全,但是推動過程中也逐一帶出台灣農業一直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形成新政策推動上的障礙,但也再度凸顯城鄉巨大的落差。生產履歷標榜的是消費者只要拿著貼有TAP標籤的農產在網站、手機、PDA上掃瞄二維條碼就可以得知生產者姓名、生產流程,以及消費者最關心的施藥劑量與時間。然而能得到這樣的便利,消費者可知道在生產端與中間物流過程需花費多少人力、物力?農業從業人口高齡化從六0年代工業化以來便一直存在,要讓六、七十歲的老農拿筆勾選記錄本,或者以電腦網路、手機、PDA等現代科技產品來記錄生產過程是何其困難之事?在農民結構並未改變之前,要把現代數位思維嵌入「拿筆比拿鋤頭還重」的傳統農民身上何其困難。因此如農會等中間機構的介入是必要的,那些沒有加入組織的個別小農勢必要在主流市場上逐步被邊緣化。

 

曾經參觀過中部一個果菜合作社,為了作生產履歷,他們聘任了七個工作人員,幫農民登錄生產紀錄、配藥、檢驗等工作,許多人都說這中間所需花費的人事、設備成本若沒有補助經費,那麼生產履歷的美意將無法執行。聽聞許多農會基層人員抱怨,一個農事推廣人員要幫底下哪麼多的產銷班寫生產履歷怎麼可能?好不容易作了生產履歷,「到了賣場所有的產品還是被混在一起,有什麼用?」一位檸檬產銷班長如此說。有機認證的費用與程序已讓許多小農難以承受,生產履歷由於目前均委託私人公司如暐凱國際驗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環球國際驗證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所需費用比有機驗證的費用還更高,因此有機小農啟尚哥說:「那還不如鼓勵大家走有機認證」。
      
      數位落差、費用昂貴、農業人口高齡化等等問題讓產銷履歷面臨全面推廣上的困難。對於消費者來說,單憑一紙條碼就能確保農產品的安全嗎?要吃的安全可以忽略農村整體的問題嗎?倘若我們的生活不僅只是滿足口腹之慾,而是能夠想到安全農產的背後需要的其實是整體環境更健康,例如農田區域的完整,那麼我們是否必需去關注更多,如農發條例第十八條修正案?試想,在工業區夾雜的零碎田區如何生產出優質農產品呢?

※生產履歷之外
 
     「沒能力負擔認證費用,我們嘗試用生產記錄代替。」在旗美社大一次的城鄉交流委員會中,兩代米的張正揚如此說。有許多無法進入生產履歷系統的有機小農開始了另一條路,目的並非為了像生產履歷一般,爭取進入集中市場以達到好的銷售數字,生產記錄是想揭露在數字、農藥品項等理性數字的背後更多農村的訊息,例如溪底遙學習農園、青松的種田日記、兩代米生產筆記等等,在這些網站裡頭讀到的不是數字理性,而是人們在農村農田走過、互動出來的生活痕跡。

       一直關注於農村的旗美社大作為社會網絡的一份子,在
2004年底開始進行城鄉交流工作,希望透過各種具體交流讓更多人產生「農村意識」。過去已進行農事體驗如有機米收穫祭、農村綠色旅遊、創造產消互動的農民市集,或者舉辦農村工作坊,邀請大家一起來關心農村等活動,這些活動的經營目的都是希望引動人們走入農村,投入維護整體農業環境健康的行動裡頭,因為農村與都市向來都是分不開的生命共同體。

※生產消費的友善連結不是靠標籤與電腦
 
    「不一定要生產履歷,但要有一個準則。」是一位在農政單位工作的朋友提出的解套方案。她認為對於有機小農而言,實地的走訪產地、拜訪農友反而是更直接的溝通,並且有意義的是創造了新的人際網路,讓社會在正向的循環系統下發展。雖說生產履歷的用意是善的,然而背後有許多需要被附帶瞭解的運行規則,產消兩端更好的連結方式,不會只是靠一紙標籤與一台電腦。消費者如果不願被市場任意宰割,只有勤勞的走入生活現場做更多學習;而生產者也必需有意識的與消費者產生更多農產品之外的連結。對於追求快速的現代人,可能會說「沒有閒功夫」,可很「麻煩」,但是生活的樂趣與意義卻往往就在這些麻煩當中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