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宋金山(旗美社大六龜駐點專員)

2009年的莫拉克重創了高雄縣的山區,大水夾帶自山上衝刷而下的土石流橋斷、路毀、更造成家庭的破碎與人員的傷亡,當然民眾賴以為生的產業也受到傷害。一時之間因災難而生的媒體與政府聚焦效應,隨著時間與媒體的轉移,也讓善忘的台灣民眾慢慢淡忘了這發生不到半年的莫拉克風災對南台灣的傷痕。

六龜鄉這個災前以溫泉、泛舟及農村群聚產業結合而成的觀光山城在這次的災難中當然也受創嚴重,聯繫鄉內的主要交通 ─ 橋樑斷了、溫泉沒了、泛舟更不用談,連對外的主要交通台27線也是坍落在荖濃溪之中;各部落之間的聯繫也因道路的斷毀而有所困難,雖然隨著政府工程單位的搶修而有了便道聯結,似乎也開啟了重建的腳步,然而災區民眾身、心、靈的生活重建卻面臨何者優先及如何進行重建的茫然無助。

一個災難發生所造成的傷害除了有形的環境、產業、交通、人員傷亡統計數據外,在受創者的身心靈之重建過程是要透過陪伴、給予希望及凝聚共識而後才能階段而有效率的進行社區重建,六龜重建關懷協會在災後第三個月透過社區報 ─ “荖濃溪望”週報的發行,初期由協助災區救援資訊的彙整及瞭解在地的聲音來為民眾發聲及參與協助災後重建之工作,而在經過20091112二個月以密集的週刊方式發行後,連結了在地民眾對地方重建的信心認同,帶動地方對再生的期待與關注。這樣的表層點火方式在起步階段是正確必然的作法,但並不宜長期操作,因為週刊的工作模式在廣度或許有但深度卻無法形成公共議題的專案討論,因為受災民眾在災後初期個人問題為其主要考量,對於全面重建的各面向議題探討在瞭解到聚焦是還需要去引導,所以接續下來便是以引導啟動地方民眾參與重建公共議題的探討與執行程序的建立,以及重建民眾對在地生活的信心,而這樣一個階段的推動所應呈現的不同於前一階段的希望與資訊,它將透過深入及專業的資料彙整、分析及討論,以不同面向而持續的進行六龜在地人、文、地、產、景五大面向的生活故事的探討如:由龜王巖的再現探討在地生活記憶中地理環境與常民生活之間對於未來重建的發想;另外如何透過社會關懷與弱勢照顧來結合產業再出發、六龜鄉聚落聯結 ─ 橋的再建與荖濃溪的流域管理….等,都將透過專欄中專業文章引導再接續民眾訪談及回應形成公共議題,進而帶動災區重建議程的公共論壇進行討論,如此才能形成以民眾參與為主軸的重建作業。

921的災難歷史紀錄中,社區報曾是災區中協助民眾心靈重建及建立希望的過程,當時的社區報曾高達數百份,但在第二年開始就只剩下不到百家,到第三年更僅存不到20家,其因為何?在新故鄉文化基金會的資料探討中明確指出:

1.        在於沒有定調刊物的自主性

2.        刊物內容的貧乏

3.        在地民眾的認同

所以“荖濃溪望”在六龜重建關懷協會的執行下,對於以上問題透過團隊的編輯小組會議擬定短中長期目標來繼續刊物的發行。當然刊物的後續發行就個人觀察也有其問題所在:

1.        發行單位組織的認知問題

2.        刊物工作團隊的穩定度

3.        刊物自主性與品質的穩定

這樣的問題是六龜社區報現有的問題,也應是所有社區報的問題,個人認為不管是新故鄉提出的問題還是筆者個人觀察之狀況,唯有透過工作團隊集體智慧的凝聚與落實社區在地的認同,才能讓社區報真正成為在地發聲與聚焦社區共識的在地知識平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