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家慧(旗美社大專員)
莫拉克風災後,幾個在地組織決定發起社區報,包括六龜鄉重建關懷協會的「荖濃溪望」、甲仙愛鄉協會的「日照甲仙埔」、旗美社大的「社大通訊災後特刊」,希望在媒體熱度退去後,在地的居民仍能持續收到關於地方重建的訊息。在98年10月陸續發行報刊後,大家也都因為缺乏編報經驗而面臨了編輯上的問題,例如採訪人力不足、美編軟體不熟悉、刊物無法準時發行等等,因此,我們邀請六龜及甲仙的夥伴每月聚會一次,交流彼此在社區報編輯與發行所面臨的困難,並共同討論提出建議,期望透過這樣的交流聚會,提供一個討論的平台,也互相加油打氣。
98年在文建會的補助之下,三個單位均依每週或半個月的頻率發行刊物,99年初雖然補助未明,但大家均認同發行刊物仍有其必要性,決定在調整發行頻率後持續推動社區報,也因為有了較長的籌備時間,夥伴們便希望可以藉此機會好好進修,乃共同籌辦了為期兩天的「旗美社區報採編工作坊」,一方面解決技術面的瓶頸,一方面也增進大家對社區報的認識。
社區報採編工作坊為期兩天,分別於寶來、甲仙舉行,第一天以編報的實務工作為主,第二天則著重於影像及網路的應用。第一天先邀請三個單位分享發行社區報的構想與目前遭遇的困難,六龜 李懷錦 老師分享他們「把社區報當名片」的想法,希望能讓讀者透過社區報認識六龜、認識協會,讓社區報又多了一分意義。接著由九二一震災後首份社區刊物-中寮鄉親報的主編馮小非分享社區報排版的經驗,並帶領大家從閱讀的感受來認識版面配置的比例及字體大小的安排;下午則由清華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洪馨蘭分享如何做地方紀錄,並由自由時報記者蘇福男分享阿蓮社區報辦報多年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