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旗美九鄉博物志〕‧ (5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此份文件是廖老師在秋季班課程審查會議時,提供給我們分享
或許下次有人要到三民鄉,可以到以下的景點去探訪。


走讀高縣 (三民鄉) 文字檔 設計人:廖啟生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7.7.14 

這一天近中午時打電話給李懷錦,下午沒有外出。
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和三位在社大與協會工讀或實習的年輕人,
很快地決定上寶來去拜訪他。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7.13

自從上次從內門斗笠師傅那裡回來,
心中就覺得好像有一件事沒有完成,
原來是到龍崎去拜訪製作斗笠「內胎」的師傅。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7.6.24 晴

提早上寶來,為了去看寶來窯。原來的窯在幾年前的風災中,
受到嚴重侵害,使得主人李懷錦不得不忍痛放棄,另覓他址。
底下就是仍在重建中的寶來窯工作室了。這地點其實是寶來村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06.25 雨

在金竹國小郭秀惠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內門鄉光興村的石車老家,
拜訪她還繼續生產斗笠的父母。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2007.06.02 晴

山友工藝隱藏在杉林鄉和內門鄉的交界處,6/2 上午和老爹第一次造訪,
不起眼的工廠,卻給我們帶來連串的驚喜,圖片說明如下。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29前的一個星期,與溪洲國小的宋校長以電話洽談關於是否可以結合週三進修的課程,由社大安排一場講座,討論關於校園空間利用的主題。由於上學期孝伸老師提供溪洲國小目前發展的相關資訊,所以在溝通過程中很快取得校長的認同。原本希望邀請金竹國小分享其校園經驗,因張校長進修的緣故,只好另謀他人。

想到阿善老師對於溼地營造有豐富的經驗,並且也了解社區參與的重要性,詢問過他的意願後,他也欣然接受此次的講座。為了了解溪洲國小的實際狀況及需求,所以便與校長約定3/29前去拜訪。

在開往旗楠公路的路上,阿善問及國小的現況,就自己獲得的資訊,溪洲國小有一塊空地想重新整理,而校長及學校的志工們對於漂流木情有獨鍾,所以可能這兩個部份會是重點。對於漂流木的印象,總是來自於原住民佈置自己的房舍,漂流木自然而然地為房屋的一個部份,如上次到東埔的獵寮,漂流木成為樓梯間的柵欄,在整棟木屋中既又顯目但又不特立獨行,整體的感覺十分融合。但在漢人的文化中,漂流木總是個別地被樹立在某個角落當成一件藝術品觀賞,但周遭的空間與漂流木之間似乎又是「沒話可說」。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溪洲這個地名一直都有聽說,社大也曾經在這開過分班,但是我對溪洲的印象僅僅停留在旗南公路上,那個路面總是坑坑洞洞,砂石車急馳而過的地方,就是我對溪洲僅有的瞭解了。

這天我終於有機會進到溪洲聚落,目的是找南新社區徐林素卿理事長談一場公共論壇的合作,關於高齡者。剛進到社區活動中心時,參加日托班的長輩們正準備結束一天的活動,感謝今天想感謝的人,也祝福因病未能來上課的同學早日康復,帶者滿臉的笑容及紅色手提包開心下課。看到長輩們健康開心的模樣,隱約感受到社區理事長及志工媽媽們的用心。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為了找尋桃源的社區委員,阿昇透過阿美老師的介紹,得悉一位陳月香小姐或許適合擔任這樣的橋樑工作。所以3/26早上便與梅屏驅車前往桃源,拜訪阿昇口中這位美麗的原民女性。 往桃源鄉的道路儘是蜿蜒小道,頂多兩台車子可以相會車的空間,再加上假日的車潮,只能以塞爆二字形容。但今日前去,卻是一輛輛砂石車由六龜、桃源道路旁的小巷竄出,往市區直奔。而小小的馬路也因為負擔不起重車連續的壓迫,表面不是呈現凹陷、龜裂的樣貌,而空氣中也飛揚著砂石車的柴油味及快速車輪下的灰塵。深山裡頭也像是覆上面紗般,卻不是來自大自然的朦朧霧氣。以上儘量地景的改變,最令人驚愕的是村上每隔幾家的距離又是一戶人家在辦理喪事。希望不是因為砂石車造成的悲劇。

而這些砂石業者利用政府的疏濬政策來開採源頭的砂石,令人不解,這樣對於水患真的是有幫助嗎?還是更「深度」地破壞溪流的生態環境,在雨季來臨時,河床地赤裸地被大雨沖刷,土石是否會流失更多、快。擔心今年的雨季來臨… 

後來抵達桃源村,月香已在她的辦公室等候大家的到來,或許是透過阿美老師的引薦,增加彼此的熟識度。月香目前是桃源鄉婦幼關懷協會的理事長,她們雖然才剛成立,但是在3月29/30兩日舉辦第一場的研討會「豐富生命的能量」,提升原住民女性對自我意識的覺醒。而後來簡單介紹了社區委員會的運作,希望藉由委員會整合大家的意見及資源,月香也能夠了解之中的用意。所以用過午餐,與月香其他的朋友簡單的聊天,也發現另一位寶山的村幹事─賴金龍,將來校刊或許可以邀請他寫一篇有關桃源的深度文章。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七十多歲的連昌伯,是社大的資深學員。年紀雖大,但仍保持勞動以及學習,十月卅日在中壇橋的美濃溪畔的三分地種下胡瓜,工作繁多,阿伯說每天只剩下中午的時間畫國畫、寫書法了。中午,一行人試吃鹹菜後便到連昌伯的田逛逛,他在田的四周圍上了白色細網,因為觀察到旁邊香蕉田的畸零地種下的南瓜得到了毒素病,擔心傳染毒素病的蚜蟲跑過來而設下了防治網;不只如此,還在鄰田吊掛『甲基丁香油』誘殺瓜實蠅,減少胡瓜田的危害,以及對農藥的依賴。連昌伯說,農委會每年編列預算補助『甲基丁香油』的使用,但農會、鎮公所如果沒有推廣,很少人知道,而這些都是農民可以免費取用、對環境較好的資材。

連昌伯大部分以有機肥打底,少部份用化肥補充,化肥亦選擇中性肥料,一開始要以有機種植實在太難,言下之意是還不會走路,就要學飛,不容易成功。大部分的農民都會選擇在夏天種植胡瓜,因為胡瓜最怕蚜蟲(會傳染毒素病)、薊馬(會造成生長停頓),而夏天雨水多,蚜蟲不喜雨不臆造成危害,而且也不會有寒害的問題;但他卻選擇不易成功的冬季來種植,原因是嘉南平原以北氣溫太低不能種植,而屏東平原則可種植,價格較平均。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時 間:2006/10/24
出席人員:張正揚、洪馨蘭、賴梅屏、柯宣竹、黃曉君、邱秀慧、楊淑華、李品嫻、蔡嘉信、王蓉征、許聰敏、龔映秋
設備成本:烤箱廿六萬元、發酵櫃十二萬元、烤模二百多元(單價)、半管攪拌機、四管攪拌機…等
紀 錄:邱秀慧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起,這個交流站將增加有機農友啟尚哥的耕作紀錄。

對於啟尚哥,大家應該是不陌生的,五十多歲的他,在2004年投入有機稻作種植後始終如一,也是社大工作人員在農事上的老師,他總是充滿了學習的動力,樂觀、勤奮。10月21日因為林生祥專輯『種樹』描述的故事人物之一,而接受英國BBC的採訪,他說,種田的其中一個理由是為了讓孩子保留一個回來的機會。這話,讓我想起青松在演講時,總是談起多年前回台中幫阿公牽牛的那條繩子是指引他回鄉種田的重要線索。

位於崙仔頂的稻田,於10月21日上午收割,10月27日請工紮稻稈。伯母已經七十多歲了,啟尚哥常說,現在要請工真的很難,等這一匹七十多歲的婦女走了之後,恐怕已經沒有新的勞動力補充進來了,農田沒有婦女的笑聲將愈來愈寂寞。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06/10/5
※出席人員:張正揚、賴梅屏、黃森蘭、柯宣竹、黃曉君、楊淑華、邱秀慧、李品嫻、王蓉征、蔡嘉信、許聰敏、龔映秋


10/3是「農村365行全記錄」第二次的上課,這次訪問的對象是在今年農村工作坊中熱情贊助住宿的養蝦人家─宋貢祥大哥。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誤闖旗山森林的兔子」——這是柯坤佑老師為自己一腳踏入旗山文史森林下的註語。柯坤佑是彰化伸港人,民國83年時,因為接下和春技術學院的教職,加上對鄉村純樸生活的嚮往,來到素有『香蕉王國』之稱的旗山小鎮,因緣際會之下,讓他創立了『旗山奇』這個以旗山古早影像和文史為主的網站。
回想起網站設立當時的情形,柯老師說,當初其實並沒有設下特定的目標,更沒想過自己會踏入社區營造的領域。而是有次因緣之下,接觸到某位收集旗山在地資料相當豐富的在地人,因藏書如大海浩瀚,便常找不到資料而苦惱,柯老師想到如此豐富的在地照片及文史資料若因此埋沒於書堆之中,實在可惜;恰好1998年時,教育部舉辦了「全國網頁建置」競賽,他便利用此機會建置了『旗山奇』網站http://www.chi-san-chi.com/,希望更多人透過簡便的網路搜尋就能分享到這些珍貴資料。
目前,『旗山奇』的資料已經相當豐富,涵括了建築、生態、人文、產業、遊樂、宗教…,更有許多珍貴老相片,可一窺旗山文史面貌。
除了以網路傳遞旗山之美的『旗山奇』,也有結合人文知性與趣味的遊戲——『旗山棋』,『旗山棋』是用旗山老街、古蹟取代大富翁的棋格,更用擲筊代替「命運」、「機會」,用枝仔冰的竹棒抽籤,讓遊戲更添一分鄉土趣味,也讓小朋友透過遊戲的方式了解旗山在地文化。許多小孩因為玩了『旗山棋』而不再沈迷網路遊戲,這點讓他很有信心,其實傳統遊戲也是可以取代電玩、也是可以很有魅力的!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一個月前至甲仙分享至日本九州的參訪心得以及農民市集,認識了甲仙關山村投入有機咖啡種植的四哥與阿芬姐,他們長久以來為咖啡的愛好者,去年至三民品嘗了有機咖啡的好滋味,而決定自己種植咖啡,今日至三民探課,順道拜訪,品嘗了好咖啡、好故事、好人情,與大家共享。

這是日前廢校的中興國小的分校,只剩一個司令台,四哥在這裡種植了一些有機咖啡,並打算以後在這裡開設店面。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略記與盧建銘閒談
(2006.09.16, Sat)

這一天是內門社區幹部培訓第一次上課,雖然風雨也來湊熱鬧,但並沒有對居民的出席造成太大的影響,依舊來了約50名社區居民。此地為內門鄉的三平村,算是農村中的偏遠地區,這樣的學習表現,讓人感動。我見了社會局行政課長,直陳未來可以考慮循此模式,在旗美各農村社區開課。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貧瘠土壤裡藏著春天
—訪談內門鄉火鶴花農劉清江

沿著182線道進入內門,95平方公里大的村落被群山分割,由於土壤屬於古亭坑層惡地形結構,排水不良,不利種植,密佈的刺竹,竹子裡頭最無經濟價值的竹材,無言地傳達了環境的惡劣。然而,惡劣的土壤生長出一股不願屈服的力量,一群年輕農民,利用火鶴花離土栽培的特性,加上內門日夜溫差大的氣候,種植出品質優良、品種多元的火鶴花,出口的箱子外頭驕傲的標示上「高雄‧內門」,國際上名號響亮。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02∣農村文學創作者

如果想要寫作,農村是一個豐富的且具生命美學的創作環境。於是,只要攤開紙張(現在也許是打開電腦),從農人烈日揮汗的身影,到市場叫賣的親切聲音,以及路上行人與田坵擦身而過的畫面,甚至是農家糾結於臉上的困惑焦慮,這些豐富的動能,充滿生產力量的美學,都是筆下最考驗也最生動的創作泉源。可以書寫農村社會運動的人物,可以吟詠夜色下夜間巡田的機靈,可以描繪返鄉青年的堅決,也或許是母親在世代交替過程中的沈思。從事這一行,要有投稿的勇氣,要有飽讀群書以鍛鍊筆鋒的決心。沒有捷徑——就是生活、就是書寫、就是發表。


旗美地方小故事∣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地方新聞採集者

每天都在社區裡走動,是農村裡最適合採集地方新聞的人。旗美社大為了認識這個行業,選擇了日本地方小雜誌的實際經營故事來做討論。這些人勤於走訪社區,尋找紀錄與撰寫的題目,細膩的訪談,最後以超級手感的方式完成了地方小雜誌的編輯。從事這一行要有待在社區裡的本錢(得外出工作者就必較困難),要像跑新聞一樣敏銳,但也要有寫深度報導的恆心。當紙本雜誌逐漸面對閱讀群縮小時,如何開拓網路閱讀,或是更以特色繼續吸引著熱愛紙本閱讀的朋友,是一大考驗。地方新聞採集者要有把採集到的訊息和想法樂於分享的精神,我們會常常看到他們告訴大家:社區的歷史新觀點,或是社區哪裡又有好東西呢。


旗美地方小故事∣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4.17內門農會訪火鶴農,參與人員:正揚、宣竹、淑華、嘉信、靜慧

民國60年生的劉清江先生,在8、9年前開始投入到火鶴花的種植,開始時在家幫忙父母養豬,後遇到口蹄疫,轉業到火鶴花的種植。

火鶴為多年生草本作物,種植時間需6~8月可採收,隨著季節天候的不同而影響生長的快慢,劉先生的田地在86年開始種植,87年開始出貨,他表示,高雄縣約從六、七0年代開始發展,從路竹開始,但因為線蟲的問題而逐漸縮減規模,並移轉至內門,相對中部,南部火鶴種植發展的較慢,是由於後來中部生產受到921地震的影響,南部行情使看漲,近年生產均相當穩定,市場上價格也相當驚人,利潤結構大約如下:一枝火鶴市場拍賣價格約13~15元,北中南價格不同,最高價格可高至3倍,產地價如果20元,那麼花店的售價40元,台北最高可至60元,還不含花束設計費用。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