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活動心得與紀錄〕‧ (77)
- Aug 28 Sat 2010 15:06
0828 冷氣房外的民間版教育會議現場
- Jul 08 Thu 2010 12:22
台灣農村發展-影響農村的結構力量
地點:旗美社區大學辦公室
紀錄:吳鴻駿(旗美社大專員)
一、前言
關心台灣農村發展一直是旗美社區大學的工作核心,我們更以農村型社區大學來自我定位,同時以「向農村學習,讓農村學習」作為實踐的準則。為了自我培力,對農村有更廣、更深的認識,因此邀請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世新大學社發所助理教授 蔡培慧 老師,分享她對影響農村的結構力量的研究心得。蔡培慧長期關心農運,其博士論文《農業結構轉型下的農民分化》是近年來少數對台灣農村問題具有歷史縱深、兼具量化、質化對話能力之研究。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台灣主流農業發展的規模經濟觀點, 台灣小 農為蔡 老師的核心關懷,她並指出小農為台灣經濟在地化之要件,同時更是社會、環境的重要穩定力量,此次分享就以其研究的農業結構為主軸,介紹自國民政府遷台以來,由計畫型經濟逐漸轉向自由經濟的過程對農村所導致的一連串衝擊, 蔡培慧 老師並針對自由貿易提出解構分析,嘗試讓台灣有機會回到重新以地產地銷、促成城鄉交流、小農主義等因應全球化之對策方案的解決之道。以下為該次分享課程之紀錄摘要內容:
- Jun 18 Fri 2010 10:18
萬紅之中一點綠,我在拼布班
- Jun 06 Sun 2010 10:38
婆婆媽媽半島流浪記
- May 13 Thu 2010 10:04
我兒子從母姓的心路歷程
文|綠黨溫炳原(旗美社大專員)
前言
我想要向許多致力於性別平等運動的人致謝,特別是我的太太 彭渰雯 女士。若不是她們的執著、投入與努力,民法親屬篇行之已久的「從父姓」法條,也不會有機會修改出「得由約定從母姓」的法律架構,進而培力了性別平權另一波新內涵的「從母姓運動」。
- Apr 24 Sat 2010 09:21
無言的承擔─眼淚下的真相及贖罪
文|黃曉君(旗美社大「夜貓,子夜電影院」社員)
3月27日的夜晚,就像是小時候,興奮地等待廟會的日子,因為大家吃完晚飯,就趕緊跑來廟埕。大人小孩蹲在廟口,看著破破的白布幕播放著一播再播的舊電影。街頭巷尾,熟識的鄰居或路過的街友,大家一邊聊天,一邊看著電影,吹著自然晚風,就這麼愜意地渡過一個晚上。
- Apr 23 Fri 2010 13:28
旗美社區報採編工作坊 ,讓我們一起加油!
莫拉克風災後,幾個在地組織決定發起社區報,包括六龜鄉重建關懷協會的「荖濃溪望」、甲仙愛鄉協會的「日照甲仙埔」、旗美社大的「社大通訊災後特刊」,希望在媒體熱度退去後,在地的居民仍能持續收到關於地方重建的訊息。在98年10月陸續發行報刊後,大家也都因為缺乏編報經驗而面臨了編輯上的問題,例如採訪人力不足、美編軟體不熟悉、刊物無法準時發行等等,因此,我們邀請六龜及甲仙的夥伴每月聚會一次,交流彼此在社區報編輯與發行所面臨的困難,並共同討論提出建議,期望透過這樣的交流聚會,提供一個討論的平台,也互相加油打氣。
98年在文建會的補助之下,三個單位均依每週或半個月的頻率發行刊物,99年初雖然補助未明,但大家均認同發行刊物仍有其必要性,決定在調整發行頻率後持續推動社區報,也因為有了較長的籌備時間,夥伴們便希望可以藉此機會好好進修,乃共同籌辦了為期兩天的「旗美社區報採編工作坊」,一方面解決技術面的瓶頸,一方面也增進大家對社區報的認識。
社區報採編工作坊為期兩天,分別於寶來、甲仙舉行,第一天以編報的實務工作為主,第二天則著重於影像及網路的應用。第一天先邀請三個單位分享發行社區報的構想與目前遭遇的困難,六龜 李懷錦 老師分享他們「把社區報當名片」的想法,希望能讓讀者透過社區報認識六龜、認識協會,讓社區報又多了一分意義。接著由九二一震災後首份社區刊物-中寮鄉親報的主編馮小非分享社區報排版的經驗,並帶領大家從閱讀的感受來認識版面配置的比例及字體大小的安排;下午則由清華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洪馨蘭分享如何做地方紀錄,並由自由時報記者蘇福男分享阿蓮社區報辦報多年的經驗。
- Apr 19 Mon 2010 08:30
眼淚放映大成功,一切都是從臉書開始的
- Apr 08 Thu 2010 15:43
工作人員進修課程:「雲林大地之屋 打造土角厝」學習筆記
文|羅士翔(旗美社大志工)
禮拜六(3.13)來到「兵營」的時候,已經晚上八點多,緊鄰兵營入口的崗哨站以及「軍令如山」的標語,彷彿要提醒著我們軍隊裡的紀律森嚴,然而另一邊對應的標語則是「藝術似海」,這四個字打破令人有點難受的軍事氣息,讓我們看見藝術家運用軍事符號來顛覆軍營空間想像的企圖。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兩個標語都是藝術家在這「兵營」裡頭的裝置設計之一。我們沿著台階一步一步走,苦苓樹下的草席,幾盞小燭火充當照明,這是我們今夜用餐的所在,幾道簡單的菜與餐後的小茶會,這是朝倉與妙妙特地為我們「先遣部隊」準備的一餐。
也許是朝倉溫柔的氣質、也許是我第一次在夜空裡的苦苓樹下喫茶談天、也許是那碗出人意料美味的豆枝羹,我總覺得這晚格外迷人,回憶起到社大的雲林進修課程,立刻浮現我腦海中的不是我們一石一泥打造的土角厝,而是前一晚的苦苓樹下,現在我似乎還聞的到那晚小蠟燭燃燒所傳出來的香味。
- Mar 26 Fri 2010 12:42
『眼淚』甲仙巡演
3/25鄭文堂導演的新作「眼淚」在甲仙播映,初接洽這個活動訊息時,便獲得甲仙夥伴們的熱烈回應,難得有院線片願意在地方上免費播映啊!
「眼淚」談的是冤獄與轉型正義,大部分的場景在高雄,全片幾乎都用台語發音,抱持著全台巡演的想法,從愈偏遠、沒有戲院的地方巡演後,才在台北上映,希望能打破以往電影總在大城市播放的型態。
週四晚上是甲仙的夜市,七點之後陸陸續續聚集了人潮,對地方戲院早已沒落二十多年的甲仙而言,鄉親們幾乎都攜家帶眷前來,台語電影也讓觀眾覺得更為親切,在映後座談中,主辦這波巡演活動的台灣獨立音樂協會秘書長江季剛蒞臨與談,在國片沒有太多宣傳經費的現狀之下,希望透過巡演讓更多人看到好電影。
*久違的露天電影院 *映後座談
- Jan 13 Wed 2010 08:52
荖濃國小北上跨年開啟新的城鄉交流模式
文|吳鴻駿(旗美社大活動專員)
「從接獲北上跨年的消息後,荖濃國小的孩子們就開始引頸期盼12月31日這一天的到來」,談到孩子們對此次活動的期待,帶領此次活動的于國善主任這樣說。而負責籌辦、發起這次活動的是「童軍行善聯團」,他們聯合了台北地區具有相同理念、同樣長期為孩子們付出的基金會、學校及社區童軍團等,其成員包括了中國童子軍文教基金會、普門佛光童軍團(北市49團)、湖心社區童軍團(北市200團)、士商複式童軍團(北市311團)、吉林國小童軍團(北市318團)、長春國小童軍團(北市388團)及永平灰熊童軍團(北縣96團)等。
在這些童軍團裡,「小狼」(幼童軍)的爸爸、媽媽不遺餘力的在團務與活動持續投入;還有很多未婚的年輕伙伴,因為認同童軍運動的價值與理念,而願意奉獻自己在童軍園地成就自己平凡生命中的不平凡!湖心社區童軍團團長李世仁表示:「『童軍行善聯團』的成立,代表著我們可以透過童軍運動,連結許多零散微弱的力量,在共同的價值與理念下,為社會注入更多、更大的正面活力,做到一些原本我們覺得『不可能』、『做不到』的事情。」而這些「老狼們」在此次活動籌備期間,除了自己本身的工作之外,還要撥空參與開會討論與各項活動準備工作,不僅如此,他們的孩子參加此次活動還要繳費,就連自己也要繳交半數的活動費用,真的可以說是「出錢又出力」,若不是對於價值與理念的認同及內部強大的凝聚力,相信也無法引發如此強大的力量。
- Dec 24 Thu 2009 18:31
【甲仙社區成果展】重尋平埔先民的生活智慧;與地方共舞,促進區域內的交流
文|吳鴻駿(旗美社大活動專員)
往年旗美社大成果展大多集中在旗山或美濃舉辦,八八風災後,六龜、甲仙因為公路、橋樑等聯外交通中斷,導致原本依賴觀光產業的地方頓時陷入了蕭條,而六龜、甲仙的學員與社區工作人員也在災後的這段時間內勞心勞力,因此旗美社大行政團隊就構思,可以怎麼來幫助地方注入一些生機,也鼓舞我們這些辛苦的學員與社區工作人員,於是有了將成果展延伸到六龜、甲仙舉辦的想法。本篇文章主要介紹甲仙社區成果展舉辦的情形。
跟甲仙社區的互動方式是,配合社區已經行之有年的音樂晚會,旗美社大安排一些學員到甲仙進行表演,也算是一種交流,特別是 廖啟生 老師建議大家既然大老遠進到災區,應該預留一點時間,進到重災區域,並由當地的導覽員隨行解說,是一次很好的環境教育機會。於是這個想法就開始化為實際的行動。
- Dec 07 Mon 2009 15:01
讓我們一起辦公共論壇——「親子電影院」舉辦始末
文|洪和山(旗美社大子夜電影院班代)
初來社大選課,課程內容的中段,都會看到有個公共論壇,感到有點好奇。但之前上課的班級,都沒有落實,或許不適合、不方便,或有其它的原因,執行上有困難吧。這學期選了原以為輕鬆的「夜貓,子夜電影院」,被同學半強迫式的推舉為班代,但也因此才有機會對社大有更深度的參與及認識,對於公共論壇更有所期待。
公共論壇的前幾週,社大的工作人員逸姿和大家討論公共論壇的事宜,最初是排定要去災區收容中心放電影,和災民一起觀賞的,可是現在災民已陸續返鄉,於是大夥們討論是否要參加社大自辦的,或去哪個地方辦。我大膽的提議要不要考慮到集來國小,可以辦一個「親子電影院」,讓家長和小朋友都可以一起參與,然後又強調那兒也是「災區」,只是一直被大家忽略,二三十年前我從那裡畢業,我的二個小孩今年也都陸續從那兒畢業了,對於學校的校長、主任、老師我都有點熟,當下的心情是有一股想回去做些什麼的衝動,班上同學們也十分贊同,這事就這樣敲定了。
- Nov 25 Wed 2009 14:44
小蝦米摃上大鯨魚—訪生活與法律班代 溫錦秋
- Nov 21 Sat 2009 13:29
話我畫.我在社大學畫的日子——國畫班班代毛秋雲訪問
採訪|涂裕苓(旗美社大課務專員)
撰文|柯宣竹(旗美社大總務專員)
「在畫畫時我只專心想一件事,就是要用什麼顏色。畫畫可以讓整個人放空,心情不好時就停筆。」毛秋雲談到畫畫,如是說。
- Aug 06 Thu 2009 01:46
禾稈再生-用稻草玩藝術-Day7
- Aug 05 Wed 2009 22:30
禾稈再生-用稻草玩藝術-Day6
清早 得豪與小妹先到我們的田裡割再生稻 想試著用不同的顏色與稈蓬搭配
帶著早餐與大家會合 一夥人就坐在路邊吃起美好的第一餐
由於稈蓬是進活動中心的必經之路 早餐的過程中陸陸續續遇上了工作坊的夥伴
編草繩編到貼藥膏出現的秀女姊 始終老神在在的文明父子 難得著長褲現身的二馬 還有路過的伯姆
大家一起討論著稈蓬的蝴蝶該如何修飾 又該加上哪些裝飾讓它的色彩可以更豐富
- Aug 03 Mon 2009 14:42
禾稈再生-用稻草玩藝術-Day5
工作坊進入倒數 參與的人數每天都會增加一點 各組的作品也愈來愈有模有樣了
為了爭取在戶外的工作時間 得豪清早就去剪稈篷了
剪稈篷的工作看似容易 但做起來挺吃力的 幸好這兩天都有小助手溫元的幫忙
由於稈篷就在水溝邊 修剪下來的稻稈很容易就會掉進水溝裡
- Aug 03 Mon 2009 14:31
禾稈再生-用稻草玩藝術-Day4
工作坊進入第四天 今天大家見面時都不約而同說了眼皮睜不開之類的話
原來連續七天的工作坊也是另一種意志力的磨難(繼人工打榖之後...)
這幾天心裡總不免擔心 每天都在編草繩 會不會有人因此覺得無趣就不願再來了
沒想到到目前為止這種情形都沒有發生
套一句二馬老師說的話:大家都超認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