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社區教育及農村發展工作坊〕‧ (1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簡樸生活個人實踐與環境負荷的觀點
張正揚(旗美社大主任)

        1965年出生於日本京都府綾部市的鹽見直紀先生,在2003年出版了一本書《半農半X的生活》,透過記錄他在綾部市「半農半X」的生活,提倡在農村可以過一種,具有未來性的理想生活典型。這種簡樸生活一方面照顧了個人的天賦和興趣,一方面也考慮了環境的負荷和永續,是一種非常富有前瞻性的作法。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糧食危機開始區域型農業的思考

/馮小非(溪底遙學習農園召集人)

(下面這些文字,是在農訓雜誌主持的座談會中發表的意見整理而成,內容是關於從糧食危機引發區域型農業的思考。感謝農訓雜誌同意整理修改,僅在農村願景會議和大家分享其中的局部內容。)

面對全球糧食危機,臺灣首先應看清悲劇來源的可能性。

在最近糧價問題上,有很多人分析各式各樣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生質能源的問題,有人認為當糧食成為期貨時,這個期貨就進入到金融市場,然後金融市場的波動使它增加更多的風險。

不過我先分享一個例子,臺灣現在面臨的情況和1970年代是類似的,高油價及運送成本增加,使得所有物價看起來都上揚。我最近讀到一本紐約時報記者撰寫的書─「到底要吃什麼─雜食者的難題」,這本書得到2006年美國年度風雲書籍,書中談到一些很可以參考的歷史。

        在1970年代前期美國對飼料玉米的生產有穩定的控管措施,美國擔心波動高,所以和農民達成協議,即每年規劃基本糧價,為防止該年市場產量多,大家都將農產運往市場時造成價格波動,所以美政府訂定補貼措施,若市場價錢低於所訂定的價格時,請農民不要釋出並將其存入倉庫,但仍補貼差價,不過並非現金,而是將來若有高於市場的價錢賣出的話可以賣出,若一直放著賣不出去政府仍然給你錢。這使得市場維持穩定,但這對糧商不利,因為糧商無法獲得從中賺取利益。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Getting Farmers and Consumers Together: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Summary 

By Elizabeth Henderson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 the number of CSAs continues to increase as local food becomes more popular and word spreads among farmers, and as groups of farms, rural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food security projects realize the potential significance.  Around Lawrence, Kansas , twelve farms cooperate in the Rolling Prairie CSA that makes its pick-up point the delicatessen section of the local food coop.  Many of these same farmers are working together on a tomato processing project.  Near Hartford, Connecticut , the Hartford Food System, a community food security organization, has set up a CSA that sells half its shares to suburban families, and the other half to inner-city groups working with low-income and minority populations. One of these groups brings the homeless teenage girls it serves to the farm for farmwork, and then the girls sell some of the food at a stand they run to raise money for activities.  Several food banks are running similar CSAs. In 2000, Good Will Industries in Lancaster, Pennsylvania , is launched a CSA combining food production with training for some of the developmentally challenged people whom they service. There are many other CSAs that combine growing food for shares with other social missions.

        在美國各地,隨著在地食物變得更為盛行、農人之間傳開此類訊息,以及隨著農作組織、農村發展與社區糧食安全計畫工程達到了它的潛在重要性,社區支持性農業農場的數目也持續增加。在堪薩斯州的勞倫斯(Lawrence, Kansas)附近,12個農場在「旋轉草原社區支持性農場」合作,使這個旅途中的載客點成為在地食材熟食區。許多這些相同的農民正合力投入蕃茄加工計畫方案。在康乃狄克州哈佛特(Hartford, Connecticut)附近,一個社區糧食安全組織:哈佛特食品系統,已經設立了社區支持型農業的模式,他們將一半的產出賣給會員家庭,其餘一半賣給城內那些協助低收入與弱勢團體的組織。其中有一個組織帶來了一些無家可歸的女孩,這些女孩投入一些農事工作、在攤子銷售食物,而後將錢投入農場活動。另外,部分食物銀行也營運類似的社區支持型農場。在2000年時,在賓州藍司特(Lancaster, Pennsylvania)的天意企業組織設立了一個社區支持型農業農場,其結合了食物生產與針對他們客戶(挑戰開發人員)的訓練課程。另外也有一些許多其它社區支持型農業農場把替股東種植食物與社會責任相互結合。

        Members of other CSAs in the United States ,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expressed how important the farm connection, the chemical free food, and the education about how food is grown is to their children. Many report that their children eat more of the vegetables after they’ve been to the farm and helped pick them. Members with children make up the majority in most CSAs, and many parents say they have joined because of the children.  A member of Harmony Valley wrote this comment, which I think typifies parent sentiment about CSAs: “The biggest benefit is that our kids could see where our veggies come from ... and I believe this encouraged them to believe that veggies are a wonderful gift and therefore would eat them.”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troduction to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社區支持型農業簡介
By Elizabeth Henderson    翻譯:蔡月蜜


*編按:Elizabeth Henderson為農村工作坊寫了簡介,由本次參加農村工作坊的夥伴蔡月蜜所翻譯,承蒙 她的熱情相助,非常感謝!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村工作坊目前報名人數統計: 

1.張瀞今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我的碩士論文是寫有關有一群新住民移入鄉村,繼後鄉村地景開始發聲變動的這一段過程。而我本身也是住在鄉下的孩子,雖然一直在都市讀書,但是一直想回鄉居住,但是我知道我已經不可能再回到原本的鄉村,另外,鄉村在經歷以農養工、人口外流之後,也不再是原來的鄉村了。參加這次活動的期待,是想知道農村生活可以有什麼樣的新想像。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編按:這是此次農村工作坊即將拜訪的農家們,這次由於7月18日的颱風造成旗山區大淹水、甲仙土石流,因此農家拜訪的行程受到了一些影響,原本要擔任招待的甲仙農家陳秀琴由於機具全毀而無法與期待的朋友們見面,我們感到遺憾。而有一些農家由於家裡丁口較多、正在整修屋舍如朱秀文、甘文聰而無法讓大家「住宿」,也請大家見諒,除此之外,他們都有各自精彩的故事值得去挖掘,希望這次的探訪對於農家與工作坊伙伴彼此都能有所收穫。

【農家檔案一】甲仙蔓花生家族:陳鄧素琴 
                                                          

● 農地面積:甲仙五里埔,45公頃山地
● 作物種類:
香蕉、梅子、李子、薑、甘蔗、百香果、水稻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利福尼亞州的「摩爾農場社區支持型農業」 (Moore Ranch CSA)會員說:「我們獲得品質良好、又乾淨的蔬菜,而且你所做的不只是買這些農產品而已,你也正在支持史蒂夫的農場。整個背後的概念就是大地的更新。」

☆威斯康辛州的「和諧谷地農場」成員說道:「我們感覺精神狀況更好、身體更健康,我們知道我們所吃的食物來自何方。」
「我的孩子們將琳達和理察視為他們專屬的農夫,他們都了解我們吃的食物是如何生產與從何而來。」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節錄自《Sharing the Harvest》1999, p3~p9 “WHAT IS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為高雄縣旗美社大舉辦第「第七屆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社區支持型農業】」所組織翻譯。

原著:Elizabeth Henderson(《Sharing the Harvest》作者,CSA實務工作者)  

翻譯:宋盈璇(私立文藻外語學院英文系二年級) 
審稿:夏傳位(永豐銀行產業工會總幹事)
你希望世界如何改變,你必須自己先變成那樣
印度聖雄 甘地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手工藝與在地素材(下)
※在地素材與手工的價值
    
    日本三島町秉持著生活工藝憲章的精神,成功地振興了地方工藝產業,而台灣又該在甚麼樣的理念下振興已衰退的工藝產業呢?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工藝與在地素材(上)
※實踐大學休閒產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李宜欣


※工藝的興盛與消逝
       1943
年,日本民藝運動發起人柳宗悅來到台南關廟,當時的關廟幾乎家家戶戶編竹編,柳宗悅看到此景,不經驚呼「這真是一理想的生活工藝村」。時光再回到2008年的台灣,在人工費高漲及所製作的工藝價格不高的情形下,關廟家家戶戶編竹編的情景不在,竹編、染布、木雕、藤編、月桃編等曾經為日本人所讚嘆的工藝也抵擋不過成本低廉的塑膠製品,工藝產業也因此日漸式微,有些地方甚至連技術也失傳了,僅保留了如打鐵、菁寮等地名。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穀東俱樂部到日本的稻作信託組織

2004年,在長年從事有機耕作的何金富先生及一群友人同好的發起下,以一句「相招來做田,讓都市人吃到自己種的米」的口號,募集了大約三百多戶的都市家庭,來到後山的宜蘭鄉間實際耕作水稻。  

基本上,穀東的參加資格沒有特別的限制,只要認同俱樂部「無農藥,非必要不使用化學肥料,尊重生物多樣性」的栽培理念,都可以加入成為穀東。每人每年度最少須加入一個穀份(15坪 ,預計產出約30台斤 稻米),最高不得超過十二個穀份。從整地、育苗、插秧到收割等田間勞務,大抵由一名田間管理員負責安排執行,平日穀東們可選擇閒暇的時間參與勞動,另外每逢插秧祭(三月)、收穫祭(七月)及冬聚(十二月)時,則主動邀請穀東們一起下田,目的在於創造人與土地之間共同的回憶。除此之外,穀東俱樂部最重要的精神在於共同分攤天災的風險,維持代耕農伕穩定的勞動收入,遭逢減產時全體穀東所得稻米減量,增產時則撥出部份盈餘作為公積金與管理員獎金。 

       另外,就在台灣的穀東俱樂部試圖走出新的稻米產銷模式的同時,同樣以米為主食的鄰國日本,也不約而同地出現一群有心的夥伴,選擇打破「消費者vs.生產者」的二元對立框架,只為了在祖先耕耘千年傳承的土地上繼續努力種作下去。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SA之我見

     在台灣或全世
界,CSA 都是很少見的名詞也是不常見的作法。 CSA顧名思義就是社區支持農業但在名詞背後的精神意義是什麼?

     我奉行無肥料無農藥的秀明自然農法,認為自然有其力量只要尊重自然、 順應自然、用心理解,當土地與種苗都淨化了,作物自然會長得好; 地、物、
種植者與消費者,四者是各自獨立卻又互相合作的夥伴關係。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推動CSA之我見                


※王福裕(大王菜舖負責人)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糧荒下的有機觀點
※作者:吳東傑(綠色陣線執行長)


      在台灣要餓死人是很難的!而且也很難想像會有缺糧的一天。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公平的咖啡

※編按:
由於主婦聯盟董事黃淑德因臨時有事不克前來工作坊,「全球糧食危機分析」分享人調整為綠色陣線吳東傑執行長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田野中田野

引言---

         跟老農夫約了時間,一早去他的田裡,這是我在農村裡,最頻繁的生活行程。一開始,我也是頭戴斗笠、身穿手袖,跟著老人家的腳步,裝模作樣地在田埂上挲草;漸漸地,跟田地熟悉了,我跟老人家兩個人,常常是越挲越遠,他挲到靠近芭樂園的那一邊,我挲到檳榔樹下這一頭,等到轉擺的時候,再一起坐在田唇喝舒跑。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輕人,來作豆腐吧!

      『專業』,對一個想在社會上立足的人來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形容詞。

        從小到大,台灣歷經紡織、製鞋、金融、建築到如今電子業的榮景,這中間曾經被認定為『專業』的人,在社會起伏的轉折中,他們的『專業』大部份跟著被淹沒。我呢?如果跟著社會脈動投身於職場上,憑著不知變通的性格,想必發展不大。那麼,有什麼事情可以一輩子都讓人覺得專業呢?藝術家?!演個兩齣舞台劇,才發現自己沒那個才情,可能性幾乎等於零;科學家?!別想了,中研院幹了一年助理,知道自己沒那麼大的頭腦處理科學問題;從事公益?!好像有一些適合,卻總是不甘寂寞。經歷了這些,想想自己,有一種古老而封閉、重要卻不彰顯、簡單卻奧妙、同時需要勞力與智識的傳統行業,也許值得努力。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區支持農業的實踐與問題:農夫市集

 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推廣暨經營學系  董時叡

       

        在面對全球暖化問題,以及呼應減少碳足跡的呼聲中,有機農產品的產消關係建立,其實應該多以地方性社區需求做考量,讓農場、農民由於社區居民的支持消費而能生存,也由於有機農業的成長,讓社區能永續發展。只有在地化的生產消費,才能讓農產品的運輸成本、消耗能源、製造污染降到最低,讓消費者享受到最新鮮、品質最好、營養最佳的食物,符合有機農業追求環境和個人健康的倫理要求。而「農夫市集」(farmers’ market)的經營模式,就是實踐這樣的產消關係原則的重要方式,而且可說是一個典型的專為小農而設計的經營方式。
 

目前,同樣位居台中市的「合樸農學市集」以及「興大有機農夫市集」,應該算是台灣農夫市集經營的代表,以下僅就個人在參與興大有機農夫市集經營的經驗,就目前遭遇的問題和未來發展,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慢食與美食 徐仲

    自從我畢業於由慢食組織(Slow Food)設立的美食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Gastronomic Science)後,每次遇到與慢食有關的議題,身邊朋友總喜歡拱我做評鑑。有回和朋友到金山洗溫泉,其中一家溫泉會館號稱內設有慢食餐廳,朋友便要我看看餐廳是否符合「慢食」的精神。我隨手一翻菜單,瞄了兩眼後,便給予肯定的答案:「這是家百分百的慢食餐廳。」

       「喂,就算唬弄人也要專業,專業啊。吃都還沒吃就下判斷,肚子餓就說一聲嘛!」他一邊搖著食指,一臉不以為然的表情。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