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下午前往北門社大討論有關第二次農村型社大工作坊的議程,大家討論的時間從2:00開始,很有效率的在3:00多就結束了討論。接下來的工作則是由屏北社大規劃詳細的流程,另外由北門社大、曾文社大及我們各提出一個議題出來分享,關於社大工作人員在社區經營課程的歷程。
會後,曾文社大的雲芳過來想詢問關於如何經營農民學習的這個區塊,當時淑華和自己其實都覺得關於農民學習的部份,是心虛而非謙虛地表示,這個部份也仍在努力中。在討論會上,雲芳提到目前曾文社大運作的情況,如到總榮社區的社區調查,從種植文旦柚的農民,擔心生產過剩造成的問題,於是邀請餐飲的班級,文旦研發新食譜或加工食品。另外,在未採收文旦柚的農閒時間,如何發展休閒觀光,或者趁這個機會將消費者拉入柚子園下,在柚子花香底下享受品茗的悠閒時光。另外,像是攝影課程,則是由班級到社區拍攝,並且為社區辦理攝影展,由居民來票選相片。還有社區調查的部份,也藉由真理大學的老師及大學生為社大的課程進行前置準備的工作,深入社區搜集資料。
除了課程與社區緊密結合的規劃,雲芳也十分投入於講師經營的部份。像是知識經濟的部份,擔心課程結束後卻沒有留下任何資料給學員們。所以雲芳一對一地教導老師們如何架設部落格,記錄課程的點點滴滴。最初,雲芳也蠻辛苦地幫老師上傳資料,但點閱率漸漸地上升時,老師的學生除了課堂上的之外,也吸引了網路上的學員,讓老師們開始主動積極去經營部落格的區塊。面對這麼多老師,雲芳說她抱持著1個月教一位老師,一年最少也有12位,她相信是可以讓每個班級的成果在網路上呈現。在雲芳身上,看到她及曾文社大對於課程的專注,也羡慕他們如此緩慢的腳步下,累積出來的內容是更紮實、貼切社區。
回頭看看自己,我們對在社區開設課程的熱情是否仍繼續支撐著工作伙伴,有著同一的目標專注地累積?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10.16 晚上8點
探課:梅屏、逸姿

雨水稍斂,農村裡正準備種下雜作。晨間總被耕耘機打田聲吵醒,夜裡探班經過產業道路,新翻泥土的味道還在空氣裡流動著,嗯~好舒服。人類的聯想力是很奇妙的,才剛聞到土味,我便已經開始想著今年要怎麼料理拿到的小蘿蔔了。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10.8 雨 阿蓮

因為社大受邀擔任旗美高中校刊社的指導老師,安排編輯課程時,
再度想起擔任記者,在阿蓮擅於以刊物經營社區的蘇福男先生。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來瑜珈班班班代靜華,和布農族的先生開了一間有布農風味的民宿。


↑建山村位於六龜鄉荖濃村和寶來村之間,由於住民幾乎為布農族原住民,所以行政區屬於桃源鄉。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09.22 微雨

在台20號道甲仙往荖濃的路上,出了甲仙沒有多久,就可以發現路旁興南客運的站牌赫然寫著「咖啡巷」。
甲仙從前是種過咖啡的。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份文件是廖老師在秋季班課程審查會議時,提供給我們分享
或許下次有人要到三民鄉,可以到以下的景點去探訪。


走讀高縣 (三民鄉) 文字檔 設計人:廖啟生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7/8/20
上週六雖然放了一個莫名其妙的颱風假,但颱風的效應卻是在星期日發酵,陣陣大雨逼近上一個輕颱的磅礡雨量。

早上,鏗然有力的巨雷聲打在福安一帶,聲響像是爆炸一般傳開來,也成了起床的有力鬧鐘。梳洗之後,等待宣竹前來一同出發至六龜收取報名資料。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暑假原本打算去北部工作,但姐姐有跟我提到旗美社大這個暑假有徵工讀生,問我要不要去。原本是抱著嚐試的態度去面試,也沒有特別想要去打工的念頭,因為離家也近,姐姐也建議能藉著這次的打工,看我能不能對自己家鄉有更多的了解,也能多接觸人群。社區這一塊是我從未接觸過的,對我來說社區營造、
社區產業是非常陌生的名詞,在職前訓練之後,才開始對社區產業有了初步認識。

在我的認知裡,美濃是個標準的農村,在開始進行產業調查後,所謂的社區產業是很多元化的,諸如農業、養殖業、傳統手工藝。工讀期間去拜訪了溝坪的農民王宗敬先生,寶來窯陶藝家的李懷錦先生,養殖白蝦的陳豐元先生、旗山米粉工廠,藉由紀錄、觀察也了解了很多正在沒落中的社區產業,其中蠻讓我訝異的是有這麼多的人在推動社區產業。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蕭賜運
頂著七月天熾熱的太陽,今天要拜訪的對象是在美濃從事白蝦養殖的 「陳豐元」先生。

白蝦種類繁多,但台灣所稱之白蝦是指南美白對蝦為主,其為雜食性,是一種高密度養殖,活動範圍大概在中、底層水,適合鹹水養殖,白蝦對惡劣環境的適應性很高,但飼養時仍須注意寒害、病毒侵襲等問題。白蝦之蝦病問題,例如:白蝦經陶拉病毒急性感染後死亡率極高,通常是「ㄧ死就全部死」,死亡之後的白蝦是沉在水底的,也不容易發現,病毒的防治是極為困難的。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蕭賜運

早期一般家庭有客人來訪,主人常會準備一桌豐盛的佳餚,其中少不了一盤炒米粉。這道香噴噴的美食,即使逢年過節也不見得有,總是伴隨著「重要客人」,小孩們才得以品嚐,也因此對它那特殊的香味,許多人至今仍深深懷念。米粉是傳統的小吃,很多人都有吃過,但未必知道米粉是怎麼製造出來的,位於旗山老街的「米粉工廠」,是我們這次所要進行拜訪的地方,

進入工廠時,一陣陣的煙霧伴隨一股濃濃的米粉味,在熱氣沸騰的攪拌機旁,老闆開始為我們解說米粉的製造過程,米粉的製作過程是以在來米、小麥澱粉、玉米粉漿加熱水經攪拌機,反覆攪拌均勻後,一塊塊放進米粉筒重壓,擠成細絲盤放於鐵架上再用蒸氣爐蒸熟,蒸熟的時間大約是一個小時。我們發現在這裡,蒸氣爐的效用不僅僅只是蒸米粉,它還能順便蒸煮老闆他們的午餐、甜點,蒸氣爐上還放了龍眼,在等待米粉蒸熟的過程中,老闆娘拿出以前的一些舊照片跟我們分享,老闆娘說以前的工廠是在旗山博愛醫院旁,但因政府徵收土地,才遷到現在這個地方,還分享了一些很多從前的故事。在蒸熟之後,剛蒸出來的米粉,要拿刀子把這些米粉切成一段一段的。之後要馬上把米粉搓揉開來,不然會黏在一起,老闆製作的米粉大部分都是濕米粉,乾米粉反而少。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凡箐
第一屆大專暑期社區產業工讀計畫,我同學有參加,她說她在她們社區她看見許多她以前不知道、無法體驗的事,和一般打工截然不同,因此我等待第二屆此計劃的到來,我也想像她一樣在社區竄來竄去,認識社區,了解社區,甚至用小小的力量幫忙社區。

工讀期間有一半時間是在旗美社區大學工作,在那裡關心的範圍不只有旗山,而範圍是有旗美九鄉鎮那麼大,在這裡我看見的不只有著名的香蕉,我還看見陶藝家、手工米粉夫婦、養殖白蝦叔叔們、背後默默關心此社區的人等等的辛勞。旗美地區的產業可以說是以農業為大宗,有機農業已小有成就,美濃有機米口碑相傳廣受歡迎,有機蔬菜更是搶手,另外還有以自然農法所種植出來的茶葉等等,這些標榜健康的產業都是我接觸社區才得知的,我也發現這些有機作物大部分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證明了社區團結力量大;而我也相信,此地還有許多產業正在努力改良、創造,呈現最好給大家看。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郭凡箐
市場到處可見販售白蝦,但親眼目睹抓白蝦的過程還是第一次,此回拜訪養殖白蝦的對象是美濃陳豐元大哥。

出發前已先得知抓白蝦的時間大概在下午四、五點才開始,陪著太陽下山之餘,我與另一位工作人員-賜運也抵達了養蝦池,眼前所見的蝦池算是比較大的,約有零點四公頃左右,約有二十八萬隻白蝦,屬高密度養殖,動用了將近十人左右的人力,這些人力是由朋友、同業、家人而組成的,他們有種「分工」的默契,誰家要進行抓蝦動作,就去誰家幫忙。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郭凡箐

原來,旗山有這樣難得一見的產業。一進製作米粉的地方,可以聽見機器的吵雜聲,感受到溫度正在上升。眼前即是口語相傳小有名氣的「米粉夫婦」,旁邊有位默默工作的年輕女孩,阿姨說那是剛好暑假來打工的工讀生,平日其實只有他們夫妻倆在工作而已。

現場有一台攪拌機器,一台做米粉的機器,叔叔介紹著這兩台分了四個會讓米粉Q的階段;先將原料從美國進口的在來米、玉米粉、小麥以一定比例配合軟水蹈入攪拌器中攪拌到半熟,出來的米粉團在重新置入機器中,此動作是要讓米粉更Q,第二次出來的米粉團放入另台專門做米粉的機器,又經過兩次會讓米粉Q的階段後,阿姨在出口處裝上一個厚重的鐵網(它有分大小不同的洞,出來的米粉粗細會不同),在旁準備了要接米粉的鐵網和切米粉的大剪刀,之後再將米粉送入蒸汽爐,他們說要蒸一個小時又二十分才會熟,我發現他們會將水、米、紅豆湯等順便放進去蒸,而在旁的火爐上方會放龍眼,利用熱烘乾龍眼,真是一舉兩得。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8是小地方的第一堂課,原本訂於8月開學,但在招生上的確遇上很大的瓶頸,所以遲遲都無法招到最低門檻12人的人數。

直到小地方的開訓典禮舉辦,在正揚力邀淑貴姐及相關的有心人士後,或許受到中部新聞處副處長的感召及典禮的洗禮,提升大家對此堂課程的認同感。在典禮結束後,陸續有學員前來報名,其中大部份仍是以喜悅山水社的社員為主。

而課程延後,也影響了其中一位講師前來授課的時間及意願,特別對於在媒體界的人士而言,似乎工作時間的調整度更難於一般的行業。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提升開店競爭力的課程,在96年秋季班終於順利開成。最大的協力者應屬商圈的吳總幹事不斷地擔任幕後的推手,希望提升旗美地區服務業的品質,成為最大的動力來源。

9月3日首次開課,總幹事及柯坤佑老師先後介紹本學期的課程。總幹事也說,自己曾於實踐大學開9個小時的創業課程,提供想創業的女性對於開店的基本概念。但上完課之後,大多數人反而放棄開店的念頭,因為在上完課之後,更深入了解開課應有的技巧及遭遇到的困難,反而缺少愚人愚膽的勇往直衝的勇氣,來挑戰開店一夢。於是兩位老師也開玩笑地說,想賠大條(實體商店)就找總幹事,想賠小條的(虛擬商店)就找柯老師。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日一行人浩浩蕩蕩的造訪田寮朱明發那裡,午後雷雨使我們必須窩在充滿騷味的羊圈裡聊天。這是我第二次造訪,聽了他講了許多他與在地、全國農友互動後「沉思」出來的智慧之言,挺好。對於宗教認證團體的批判大概是談最多的,啟尚哥人等聽來心有慼慼焉,阿發大哥以為農民最可憐之處在於沒有「解釋權」,許多事情只能任人擺佈似的。這與我們前一日城鄉交流會的討論有許多相應之處,現行的生產履歷制度弄了那麼多的表格、科學檢驗,然而卻沒有讓消費者更接近、理解農村,更嚴格、更費金錢的檢驗系統似乎只為了最後那一張二維條碼,拿到機器前一刷就心安了,然而這所費不貲的紀錄對於個體的小農而言無疑是沈重的負擔,然卻並未能讓消費者更理解農民「為何如此操作」的用意;我們還擔心這套從工業而來的「標準化」又是讓農民再捨棄一次自己的在地知識的過程,畢竟農業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動物、植物,充滿變化的生命。當然,農民不一定是對的。只是這套國家標準化系統不是人人都花得起的就是了,我倒希望像泰國米之神中心的Daycha一般,找些不用錢的材料以減輕農民的負擔,而且在教授農法時其實注重的是「原理」,尊重農民自己瞭解之後的作法,而不是直接拿著他們的手下棋。

除了聊農業政策,阿發大哥鎮日與農民混在一起也習得了不少傳統、有機的智慧,他教了我們一招如何防治蚜蟲的方法,就是把洗米水放一個禮拜讓它發酵後(加醋效果更佳)噴在作物上面。我把他的這個發現告訴阿梅阿姨,她問我:「那對薊馬是否有效呢?」因為薊馬是紅豆最顯著的病蟲害,阿梅阿姨每年冬天都要種上二甲左右的紅豆,幾乎週週噴藥,經濟、身體都負擔沈重。阿梅阿姨用手上的香蕉刀在桌上比劃了薊馬危害的位置,充滿期待與興趣的繼續說:「如果有效那就可以用了,殺薊馬的農藥很貴。洗米水不用錢,我們家自己碾米,水比較濁,不像外面買的米那樣乾淨。」我想可以再找時間問問阿發大哥吧。想起自己與高中好友Osborne為了治教室外陽台上那幾棵青椒的蚜蟲,用盡了各種方法:辣椒水、肥皂水....都宣告無效。如今獲得洗米水一帖藥方,倒是可以在冬季菜圃種番椒時好好試試。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週日(8/26)阿蘭妹拜訪永和社大,參加「96年度台北縣/市社區大學第一期新進暨儲備師資聯合培訓研習工作坊」,受安排於「課程與社區/社會公共性的連結」場次,分享旗美社大的農村與農業學程。進行完口頭說明與簡報圖片之後,現場參加的學員所提的相關提問,邀請我們的工作同仁大家一起來回應。

住在永和的名琍,是宜蘭社大的課務秘書。她對於旗美社大如何透過班代委員會,自主運作成果展,感到非常驚訝與好奇。她表示,很多社大的工作人員都知道,每學期的成果展都是人仰馬翻,能夠有班代的參與、甚至班代自主運作,這是非常不簡單的工作。另外也有學員私下說,這個部分很希望能在旗美的部落格中聽聽班代的經驗談。

永和社大的行政專員素真提問,她覺得不管是社區的經營還是組織學員,這個過程都似乎是相當「漫長」,她個人想知道:每個學校都是怎麼在進行與規劃這樣不容易看到成效的部分?而特別是旗美社大,又是怎麼樣進行的呢?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地球對人的需要室完全足夠的,對人的貪婪則是不夠的。廣大工業即在擴大人的需求。」----甘地。

到台北參與「另立全球化工作坊」的討論,與我們分享的有:印度人民科學運動的靈魂人物Dr. Vinod Raina、墨西哥社區貨幣的創辦人Luis Lopezllera Mendez、南韓的李貞玉教授、泰國米之神中心創辦人Daycha Siripatra、秘魯的Dr. Jorge Ishizawa、日本的武藤一羊博士等等,以及負責整個議程安排的鍾秀梅、鍾永豐、劉健芝、林深靖、丘延亮....等等,讓我的視野與心靈又推進到另一個空間裡頭。

Rinod首先破題,全球化並非什麼新鮮事,自有人類以來,一方面是為了尋找糧食、可耕地等生存條件,一方面是好奇心使然,人類從非洲肯亞往印度、中國、甚至台灣遷移,這是最早的全球化,那時的世界沒有國家邊界,不需護照。遊牧持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而後定居下來,幼發拉底河、尼羅河等地傍河而居、用種子耕種,然而即便發展到城市文明的階段,仍然有著遊牧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部份人口的生活方式是與古代人相同的,因此,我們所面對的困境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仍如此。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帕颱風來襲之前一週,美濃剛剛發生過一場有人說五十年,有人說百餘年來僅見的大水災;
夾在大水災和聖帕超強颱之間,正好就是旗美社大原訂的「第六屆農村工作坊」活動日期,
活動地點也正好是此次美濃淹大水的中心─美濃國小禮堂,
8/15早上前往布置時,還有一大堆阿兵哥正在國小清理垃圾,復原場地。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從社大學員的家屬成為學員,又從學員成為工作人員,一路從學務、活動至課務,一轉眼進來社大已是二年又八個月。對於參與公共事務,未進社大前感覺這是一件有著閃耀光環的工作,可以成為公共事務的推手之一。但踏進社區教育,才發現在光環背後有一堆事情等著自己摸索與挑戰。 

進入社大,社區便是最主要接觸的對象。身在旗美九鄉鎮廣大的農村中,對社區的定義更不像是都市一般,集中、積極、勇於嚐試。資訊的不流通,或許是主要的原因。但農村的居民,對於學習的想像又是什麼?讀冊、寫字、交作業…?還是與都市一般熱門的體能、語言課程?如果都不是,那他們希望開設什麼類型的課程?或者他們無法固定長期來上課,只能用講座的方式?種種的問題,除了發掘農村的問題外,也相對反映工作人員究竟了解農村社區對學習的程度有多深、有多廣? 

原本因旗美社大即將舉辦農村工作坊,對於參與此次工作的意願也不是相當高。但看到議程如此的「簡潔」,又充滿好寄。可能相對應自己及部份工作人員,對於社大的「原點」的想像面貌,想要再看清楚一點。另外,在經營社區的方法是否又該重新調整,或許在此次的工作坊中又可以帶給自己新的衝擊。調適自己忙碌的心情後,決定參與工作坊。 

旗美社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